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八十四章冬日暖阳照归途(1/3)
高建国给二女儿起名叫“婉婉”,本意是希望她文静娴雅。.零`点-看′书/ ·已?发?布*最^新~章\节*然而现实却跟老父亲开了个玩笑——大女儿静静嗓门洪亮,笑起来能掀翻房顶;小女儿婉婉刚满六个月,小腿蹬起来格外有力,被张知瑾戏称为“无影脚”。
“哎哟”,半夜里,高建国常常被脸上突如其来的一记“重击”踹醒。睁眼一看,婉婉小祖宗不知何时己在床上转了一百八十度,小脚丫精准地印在他腮帮子上,睡得正香。他揉着隐隐作痛的脸颊,无奈地给小祖宗起了个外号:“踹脸小能手。”张知瑾在黑暗中偷笑,又心疼丈夫,伸手把女儿的小脚丫轻轻挪开,掖好被角。
自从那晚在裴家敞开心扉后,张知瑾眉宇间积压的郁气似乎消散了不少。晚上有空,她常抱着婉婉,牵着蹦蹦跳跳的静静来林棠家串门。她一进门,裴叙便会默契地拿起手边的书或资料,对林棠笑笑:“我去书房。”将客厅的空间留给女人们和孩子。
赵秀娟是闻着“热闹味儿”就来的,她一来,客厅的气氛就更活跃了。三个女人一台戏,张知瑾多数时候只是安静地听,偶尔被赵秀娟逗得抿嘴笑。林棠则一边织着毛衣,一边分享些厂里的小道消息,往往她刚开了个头,赵秀娟就能滔滔不绝地接下去,绘声绘色,活灵活现。
孩子们更是热闹的中心。静静的大嗓门和咯咯的笑声极具穿透力。糖包和豆包也喜欢这个活泼的妹妹,三个孩子在地毯上堆积木、看图画书、玩小汽车,叽叽喳喳,笑声不断,积木堆得满地都是,小汽车在客厅地板呜呜跑,糖包试图维持秩序把散落的积木按颜色分类,豆包则跟在静静后面模仿她夸张的笑声。屋里充满了孩子们清脆的笑闹和奔跑的脚步声。
婉婉则被放在铺着厚毯子妈妈旁边的沙发上,努力地尝试翻身,小嘴里咿咿呀呀,小腿时不时兴奋地蹬两下。林棠家原本稍显清冷的客厅,因为这些欢声笑语,充满了温暖的烟火气。
“听说没?今年的厂文艺晚会,市里领导点名要来咱们厂看呢”,赵秀娟一脸得意,作为厂里的资深播音员兼晚会主持人,她早己驾轻就熟,“咱们厂现在可是标杆”。她比划着,仿佛己经看到自己穿着那身笔挺的列宁装,画着精致的妆,在聚光灯下字正腔圆的模样。
大家都笑起来,言语间是掩不住的自豪。厂子发展得好,工人的福利实实在在看得见。中秋节的几样月饼、半斤猪肉,年关将近,听说厂里又跟屠宰场定好了十几头大肥猪,人人都有盼头。这几年,何止是机械厂,整个国家都像憋着一股劲,电力、铁路、公路、矿产……处处透着蓬勃的生机。
聊着聊着,张知瑾轻声说:“今年过年,我想回趟老家。”她低头看着沙发上咿呀学语的婉婉,有些踌躇,“就是孩子太小了,带着路上太遭罪……实在不行,我就自己回去看看。¢x?x~s/s\y*q′.·c_o^m,”
林棠停下织毛衣的手,关切地问:“得有几年没回去了吧?”
“嗯,”张知瑾眼神有些飘远,带着淡淡的怅惘,“从跟建国结婚就没回去过。静静都三岁多了,我妈……还没见过孩子呢。”她的声音低了下去,手指无意识地绕着婉婉衣服上的小扣子。
赵秀娟快人快语:“那是该回去看看,能带就带着呗,孩子姥姥肯定想坏了,不像我,娘家近,抬脚就到。”她顿了顿,看着张知瑾,“就是路上确实辛苦。”
张知瑾默默点头,心里五味杂陈。
自打知道媳妇想回老家过年,高建国就把这事当成了头等大事。他不仅早早规划好了时间,年前还特意找了李总工,软磨硬泡请了半个月的假,这样连上年假,足足有二十多天。算上来回路程,也能在岳父岳母家踏踏实实待上小半个月。
高建国自己是搞技术的,项目进度他心里有数,林棠的电饭煲项目虽然卡在一个技术点上,但大家心态都很稳,知道急不得,都在查资料、想办法,他离开半个月问题不大。倒是张知瑾这边,技术组刚拿到从汽车厂交换来的宝贵资料,李总工正摩拳擦掌,想在年前冲刺一把。
高建国特意去找了李总工,话说得那叫一个诚恳可怜:“李工,您看,知瑾都好几年没见爹妈了,孩子姥姥姥爷连外孙女面都没见过……这心里头,难受啊。路上孩子闹腾,没她这个当妈的也不行……您就通融通融?”李总工看着眼前这个平时挺稳重的大小伙子,此刻为了媳妇回家探亲,就差没声泪俱下了,再看看自己日渐稀疏的头顶,无奈地摆摆手:“行行行,走吧走吧,活儿是干不完的,家里事要紧,过了年回来,可得给我加把劲”。
带两个年幼的孩子坐长途火车,绝对是个巨大的考验。林棠还记得当初带糖包豆包回江南时那份提心吊胆,生怕孩子磕着碰着或者走丢,她和裴叙两个人轮换着盯,都累得不轻。现在张知瑾他们要照看两个小孩,其中还有个刚满六个月、需要时刻抱着的奶娃娃,这一路奔波,大人孩子都得遭罪。
临出发的前一晚,张知瑾看着床上摊开的大行李箱,里面塞满了带给父母的京市特产、年货、一家人的换洗衣物,还有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五零年代小夫妻》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