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八十六章雪夜归家灯火暖(1/4)
时间像攥紧的沙子,飞快地从指缝溜走。-q+s\b!r,e¢a¨d,.¢c/o+m·离晚会开场只剩下短短一个下午。赵秀娟捧着那份被集体智慧改造过、却依然陌生的稿子,只觉得手心冒汗,心跳得像擂鼓。总工办变成了临时排练场,林棠、徐瑾和、马俊杰、小林几个人轮番上阵,陪她一遍遍过稿子。
越是心急,赵秀娟越是舌头打结。新稿子辞藻华丽,但远不如她之前那版用惯了的口语化表达来得爽利顺口。她忍不住抱怨:“钱秀兰这稿子到底谁给捉刀的?看着花团锦簇,念起来怎么这么硌牙”。她烦躁地抓了抓头发,恨不得把稿子塞回钱秀兰手里让她自己上。但张厂长的话掷地有声,她必须争这口气。
“不是她自己写的?”小林惊讶地问。
“她自己?”赵秀娟嗤笑一声,“我们上台主持,一般场合稿子自己写写还行,这种大场面,哪次不是集思广益?我那稿子也是几个人帮着磨出来的。钱秀兰这份,看遣词造句的路数,像是宣传科笔杆子小吴的手笔,主任肯定还‘润色’过,不然更拗口”。
徐瑾和拿过稿子,皱着眉仔细看了一遍,拿起笔在几处特别拗口的地方划了线:“这几句,主语太长,定语堆砌,听着累赘。改成这样试试……”他刷刷几笔,化繁为简。赵秀娟照着念了一遍,果然顺畅不少。
裴叙也走了过来,他扫视着稿子,修长的手指在纸面上点了点:“这里,结尾用‘了’字,换成‘吧’,语气更自然些。还有这几处排比,调整一下顺序,节奏感更强,也更容易记忆。”他的修改带着理科生特有的逻辑性和韵律感。
马俊杰更绝,首接加了几句俏皮活泼的串场词:“……工友们,刚才的节目精不精彩?掌声再热烈点好不好?咱们机械厂的热情,就得像咱车间里的炉火,越烧越旺”。他边说边比划,逗得大家都笑起来,“秀娟姐,你就这样跟台下互动,保准气氛热起来”。
几个“学霸”不分文理,真正调动起智慧,一份原本生涩拗口的稿子,竟真的被他们改得既文采斐然又朗朗上口。
午饭是马俊杰跑去食堂匆匆打回来的包子馒头。小林带着一群精力过剩的孩子在楼下堆雪人、打雪仗,免得他们上楼捣乱。林棠几个则挤在赵秀娟家,继续攻坚。时间紧迫,林棠尝试了几种快速记忆法,发现赵秀娟对“导演记忆法”接受度最高。
“秀娟姐,你把开场这段,想象成你推开家门,看到家人其乐融融准备年夜饭的场景,‘灯火璀璨’就是家里的灯,‘欢声笑语’就是孩子们的笑闹声……”林棠耐心引导着。
赵秀娟眼睛一亮:“哎!这个好!有画面了!”她尝试着把每一部分稿子都编织进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或许是方法对了路,或许是稿子本身变得亲切,赵秀娟的状态肉眼可见地松弛下来,背诵越来越流畅,偶尔卡壳,在大家的提示下也能迅速接上。
夜幕降临,机械厂大礼堂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今年的晚会似乎格外引人注目,工人们到的比往年都齐整。关于下午那场风波的议论,像细小的雪花在人群中飘散。
“听说了吗?下午差点把赵干事换下去……”
“嗐,厂委那地方,水深着呢,谁知道咋回事。”
“不过赵干事主持是真稳,你看,台风多正”。
大多数人的目光还是被精彩的节目吸引。前排坐着披红挂彩的劳动模范,领导们在舞台侧方站着,笑容满面。这是一场属于工人阶级自己的狂欢,在这个时代,他们真正挺首了腰杆,是国家当之无愧的主人翁。*幻¤$′想·,?姬ˉa· ¢|2更§£新%最×\¨快@
赵秀娟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下。她穿着合身的列宁装,化了精神的妆容,手握话筒,声音透过扩音器清晰而富有感染力地传遍礼堂的每个角落。她完全脱稿,眼神明亮,姿态从容。那经过集体智慧打磨、又被她赋予了生活画面感的台词,从她口中流淌出来,时而激昂,时而亲切,妙语连珠。她甚至自然融入了马俊杰设计的互动环节:
“亲爱的工友们”,她笑容灿烂,声音拔高,带着能点燃全场的热情,“刚才咱们装配车间小伙子们的大合唱,带劲儿不带劲儿?”
“带劲儿——”,台下吼声如雷。
“那掌声,能不能再热烈点?让咱们的厂领导也感受感受咱们机械厂的热乎气儿”,她俏皮地朝侧幕方向眨了眨眼。
掌声和欢呼声瞬间掀翻了屋顶,气氛被彻底点燃。连坐在前排的领导们都笑着用力鼓掌。
“老高啊,”市委的一位领导侧头对身边的高厂长笑道,“你们厂这晚会,办得是真不错,气氛好,节目精,主持更是顶呱呱”。
高厂长一脸与有荣焉的自豪:“那是,咱们厂的工人,搞生产是能手,搞起文艺活动来,那也是热情高涨,水平不低”。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带着点神秘的笑意,“领导,上次跟您提的那事……”
那位领导会意地点点头,声音压得更低:“班子会上己经初步通过了,问题不大,估计年后正式通知就能下来。”
高厂长心头一阵狂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五零年代小夫妻》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