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九十四京华暗涌(1/4)
京市的风,裹挟着早春的微寒,吹过机械厂高耸的烟囱,却吹不到那广袤苍凉的北疆戈壁。@求3|^书+~{帮/~′ ?更°{>新o最_快:^在油田家属院新盖的宿舍楼里,——红梅正小心翼翼地拆着一个从京市寄来的、裹得严严实实的大包裹。油毡纸和草绳被一层层剥开,露出里面银灰色金属外壳、线条简洁流畅的机器。
“红梅,听说你妈又给你寄宝贝了?这么大一包”。对门的刘芳倚在门框上,嗓门敞亮,语气里是熟稔的羡慕,“还得是娘家有人疼啊”。隔壁刘芳姐经常过来串门,对她经常受到京市寄来的包裹早己见怪不怪,谁让人家有个得力的娘家呢。
红梅抬头笑了笑,手上动作不停:“是我姐寄的,一台豆浆机。怕路上颠坏了,包得结实点。”九年光阴,弹指而过。当年那个扎着麻花辫、满心忐忑追随新婚丈夫林坤来到这风沙之地的小姑娘,如今己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林坤早己是油田技术骨干,一头扎在石油提炼的深奥世界里,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家里家外,两个孩子(大儿子建军八岁,小女儿晓梅六岁)的吃喝拉撒、哭闹欢笑,全压在她单薄的肩上。辛苦是必然的,但看着丈夫在专业领域日益精进,看着孩子们在这片辽阔天地间抽枝拔节,那份“甘之如饴”便从心底汩汩涌出,冲淡了所有的疲惫。
包裹里承载的温情,远不止是亲妈王慧的心意。婆婆得了稀罕的果脯蜜饯布料等等,会托二姐悄悄寄来;还得小心翼翼的别被另外两个儿媳妇知道,不然准得吵起来。
二姐和林棠姐如果看到少见的漂亮头绳、小人书,也总会想着给红梅的孩子捎一份。儿子多的大家庭,妯娌间能真正和睦的凤毛麟角。红梅抚着这台崭新的豆浆机,心底涌起庆幸。
当初一结婚就随林坤远赴疆省,虽离了京市的繁华与亲人近在咫尺的庇护,却也远离了大家庭里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微妙是非。林坤的大姐,建国初期就响应号召,与丈夫一同扎根在疆省的建设兵团,在那片更需要汗水浇灌的土地上耕耘了十多个寒暑,日子才渐渐安稳。
得知二弟和弟媳也来了油田,这位坚韧的大姑姐每年都会风尘仆仆地赶来探望。红梅也常带着孩子们去兵团,在那片用青春和信念开垦出的绿洲里,感受着血脉相连的踏实与暖意。在这地广人稀的边陲,有这样一门可以牵挂、可以依靠的亲戚,便是荒漠旅途中珍贵的甘泉。
“豆浆机?就是前阵子报纸上登的那个?”刘芳的眼睛瞬间亮了,几步跨进门,围着那机器打转,“乖乖,这可不便宜吧?”
“还好,”红梅将机器搬到厨房的操作台上,插上电源线,“我姐在京市机械厂,他们有员工内部价。”
她们居住于油田后方的家属院,之前都是低矮的平方,前两年盖了宿舍楼,一梯两户,两家住对门,刘芳家两个儿子一个闺女,经常说要跟英子结儿女亲家,这样孩子回娘家多方便,不过也就说说而己,红梅从来不当真,她家那臭小子今年刚八岁,每次听到他刘婶这么说,门一关就会悄悄跟他妈告状:“那臭丫头打人疼的很,我才不要娶她。”
你一小伙子还打不过人家小姑娘,你多光荣似的。
今天是周末,孩子们像脱缰的小马驹,早跑得没了影。男人们还在油井上忙碌。红梅刚把家里拾掇得一尘不染,便给刘芳演示起来。她按照说明书,将提前泡发好的黄豆倒入清洗干净的豆浆机内胆,加入适量的清水,盖上厚重的隔音盖。按下启动键的瞬间,底座传来一阵低沉而平稳的嗡鸣,机器内部的刀片开始高速旋转。
“这东西费电不?”刘芳看着运转的机器,咂咂嘴,“好东西是好东西,传到咱这边,怕是又得等个大半年。·s*h\u!y^o·u¨k¨a\n~.~c`o?m^”刘芳娘家重男轻女,嫁出去的女儿如同泼出去的水,别说沾光,不被搜刮己是万幸。好在天高地远,逢年过节寄点东西回去全了礼数,平日几乎断了联系。她的羡慕,是真心实意,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楚。
红梅拿起说明书,凑到窗边光亮处细看:“电机功率一百二十瓦,加热功能功率八百瓦。打一次豆浆大约三十五分钟,其中加热时间二十五分钟左右……这样算下来,一次大概耗电0.3度多一点。”
“那还行”,刘芳松了口气,“就算天天打,一个月也多不了几毛钱电费。你是不知道,现在家里添置的电器越来越多,电费单子看着就肉疼。以前哪用交什么电费?现在可好,电风扇呼呼转,电饭锅顿顿用,吹风机、缝纫机……哪样离得开电?
再加上家里那几个半大小子,”她压低声音,带着点哭笑不得,“跟填不满的无底洞似的,中午刚塞下去小半盆面条,出去疯跑一圈回来就嚷饿,翻箱倒柜地找吃的,我和老耿那点工资,月月都紧巴巴的,剩不下几个子儿”。
红梅听着,手下意识地将拆包裹留下的油毡纸仔细叠好,留着以后或许有用。她温声反驳,语气里带着对现代生活的笃定:“刘姐,话也不能光看这一面。电器多了,咱们是实打实得了大方便的。
你想想,以前洗一大家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五零年代小夫妻》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