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3章 金谷待新种,玉阶映寒窗2(2/2)
敬畏与信赖。
林晚立于这狂热的中心,承受着足以将人灼伤的崇敬目光。
她微微垂眸,避开那些过于炽烈的视线,脸上依旧是那副沉静如水的神情,仿佛张县令盛赞的并非自己,也仿佛周遭山呼海啸的“文曲星”与自己无关。
县令仪仗与看热闹的人群终于渐渐散去。
林家小院,灯火通明,暖意驱散了冬夜的寒峭。
堂屋中央,炭火烧得正旺,映着一家团聚的笑脸。
桌上摆满了王氏倾尽全力整治的饭菜,虽无山珍海味,却是地道的家乡味道,热气腾腾,香气西溢。
林明远、林明达脱去了矜贵的青衿,换上家常的旧袄,眉宇间洗尽了人前的光华,只剩下归家的松弛与温暖。
“……府城贡院,高墙深锁,号舍如笼,笔墨纸砚皆需自备。三场九日,考的是经义策论,更考这筋骨熬炼的功夫。”林明远啜饮着碗中温热的米粥,向父母和妹妹讲述着秋闱的经历,语气平淡,却隐见艰辛,“头场下来,便觉寒气侵骨,若非晚晚备下的厚实里衣和提神药丸,怕是难以支撑。”
林明达接口,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大哥策论,深得考官赏识!那篇论‘重农固本在于养民力,一如沃土需涵养地力’,便是将晚晚昔日以田喻政的点拨,融入了《管子》轻重之术与《周礼》井田遗意,鞭辟入里!
主考大人朱笔批注:‘深谙稼穑之艰,首指庙堂之要’!”他语气中满是与有荣焉的自豪。
王氏听得又是心疼又是骄傲,不停地给儿子夹菜:“多吃点,补补!在府城定是吃不好睡不好!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林大山则沉默地听着,吧嗒着旱烟,浑浊的眼中是满满的欣慰与满足。
家宅平安,儿女出息,还有比这更好的光景么?
林晚安静地坐在一旁,小口吃着碗里的饭菜。
兄长们描述的府城繁华、贡院森严,如同另一个遥远世界的故事。
“晚晚,”林明远的声音将她的思绪拉回。他放下筷子,目光温和地看向妹妹,“张大人所托的‘百工谱’,进展如何?可有难处?兄长在家这些时日,若有需笔墨誊抄、理法推演之处,尽管吩咐。”
林晚放下碗筷,迎上兄长的目光,轻轻摇头:“多谢大哥。图谱工法,皆己了然于胸,正一一详录。只待开春,育种一事,尚需兄长借阅几本府城带回的农书,或有印证之处。”
“农书?”林明达好奇地插话,“晚晚又要育新种?”
“嗯。”林晚点头,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今岁之丰,赖塘水、赖堆肥,亦赖天时。来年如何,尚未可知。手中之种,抗逆不足,穗实亦有精进余地。需早做准备。”她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未雨绸缪的笃定。
粮种,是清溪村这条新生大船最根本的压舱石,容不得半点侥幸。
林明远眼中闪过赞赏:“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晚晚思虑周全。府城书肆确有几本前朝农桑辑要,虽非孤本,亦有可取之处。明日便取来给你。”
“多谢大哥。”林晚微微颔首。
夜渐深,炭火将尽,暖意犹存。
林明远、林明达带着旅途的疲惫和对来年春闱的思虑,各自回房安歇。
林大山也扛不住困倦,打着哈欠进屋了。王氏收拾着碗筷,嘴里还念叨着明日要给儿子们炖只老母鸡补身子。
不想错过《林家小女,点化山河》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