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3章 金线破寒门,众手织青云2(2/2)
沉吟片刻,李主簿终于停下脚步,对林晚道:“纱线韧度尚可,成色也还匀净。既奉张大人之命而来,府库可酌情收下你们这批纱。至于价钱……”他略作停顿,报出一个数,“按丙等细纱价,每斤一百西十文。”
“一百西十文?”林守业和林七爷同时倒抽一口凉气,脸色瞬间垮了下来。
这价钱,比镇上布庄压价时好不了多少!甚至还不如他们私下里盘算的底线!王氏的心也猛地一沉,这价……这价连棉花钱都勉强裹住,工坊的工分和公利基金怎么办?
“大人!”林守业急得上前一步,声音发颤,“这价……这价实在太低了!我们这纱,您也试过了,比寻常丙等纱强了不知多少!用的也是新法子,费工费力……”
李主簿脸色微沉,摆了摆手:“府库采买,自有定规!尔等新立门户,无字号,无名望,按丙等收己是破例!莫要得寸进尺!”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官威。
就在林守业和林七爷面如土色,王氏急得快要掉泪之时,林晚清越的声音再次响起,平静地打破了僵局:“大人容禀。”
李主簿目光转向她,带着一丝被打断的不悦。
林晚迎着他的目光,不卑不亢:“大人按规办事,民女等自不敢有异议。只是,清溪工坊之纱,非为牟取暴利,实为村中妇孺寻一活命生路。此批纱线,乃工坊初成之心血,工本股、劳力股、技术股皆系于此。若按丙等贱价,非但难偿投入,亦恐寒了村中父老姐妹之心,工坊根基动摇,恐难以为继,辜负张大人设立工坊、活民济困之初衷。”
她的话语清晰而恳切,将工坊的困境与县令的意图巧妙联结。
接着,话锋一转:“民女斗胆,请大人再思。工坊纱线,捻度均匀,韧度足堪大人亲试。若大人仍觉此价公允,清溪村不敢强求。然,工坊章程在此,《百工谱》所载亦在大人手中。若大人肯稍加垂询,便知‘多纱车’之效,绝非虚言。日后工坊运转纯熟,产量稳定,纱线之质只会更上层楼。今日之价,关乎工坊存续,亦关乎日后能否为府库提供源源不断之优等纱源。孰轻孰重,请大人明鉴。”
一番话,软中带硬,既陈明利害,又给足了台阶,更点出了未来稳定供应的前景。
李主簿捻着胡须,沉默不语。
方才林晚演示纱线韧度的一幕和那誊抄本上精妙的图样再次浮现在脑海。
张承恩对这村子和这“百工谱”的看重程度,他是知晓几分的。
若真因这点差价逼垮了这刚起步的工坊,折了县令大人的面子,自己恐怕也落不着好。
况且,这纱线……确实比寻常丙等货色强出不少。
堂内陷入短暂的寂静。阳光斜斜照在县衙高墙的琉璃瓦上,反射出刺目的光。
林守业等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大气不敢出。王氏紧紧抓着林晚的胳膊,指甲几乎嵌进肉里。
不想错过《林家小女,点化山河》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