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3章 两日赚近九十万贯(1/2)
“拍卖就是竞价的意思,价高者得,例如现在拍卖颖川郡神仙醉制作技术,大家都可以竞价,谁出的价高,谁就最终获得颍川郡神仙醉酿制之法。^纨~夲*榊+戦, *追+醉/芯-章¨截\”曹铄解释道。
接着曹铄抬手示意,两名侍卫托着漆盘走上台来。
盘中盖着素绢,却遮不住那股凛冽的香气——那是用蒸馏法新制的高粱酒,烈度比寻常米酒高出数倍。
"诸位请看,"他掀开绢布,露出晶莹剔透的酒坛,"此酒名为'神仙醉',需用特制的工具酿制,出酒率是寻常酒坊的三倍。
此酒想必大家喝过。"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呼,不少人点了点头。
汝南布商李翁颤抖着摸了摸酒坛:"州牧是说,只要拿下一郡的专利,便能独家酿制此酒?"
"正是。"曹铄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大汉一百零五个郡,每个郡出让一个酿酒专利。
拍下专利者,我们不会把技术转让给第二家。"
"在下愿出三千贯,拍下渤海郡专利!"冀州盐商王富率先起身,肥硕的身躯挤得木椅吱呀作响。
"五千贯!南阳郡归我辽东商社了!"一名身着貂裘的汉子挥舞着羊皮袋,里面的金银币叮当作响。·k~u·a¢i¢d!u¨x·s?..c·o^m+
……“不急,接下来会一个一个叫价。”
曹铄望着台下沸腾的场景,所谓"重农抑商"不过是世家大族垄断商路的手段,真正的治世之道,是让农夫有粮、匠人有器、商人有利。
皇帝自然知道其中利益,可皇帝需要大家帮助治理天下,不拿出实实在在好处,谁愿意保护高高在上的皇帝建立威权?
只有当大家把商人贬低,商人到时只能依附权贵,自己就可以不劳而获。
陈宫忽然轻笑:"主公可知,孔融等士人在许都痛斥你'与商人为伍'?"
"那便让他们骂吧。"曹铄望着窗外飘扬的"商"字大旗,"待天下商人都捧着金银来徐州时,便是世家门阀该让出世道之时。"
自汉武帝推行五铢钱以来,天下铸炉日夜不歇,造了多少钱?恐怕没有人能说清楚。
可庶民手中永远只有粗麻褐衣,为何?因为历代铸造的钱只在上层流通,大家族和权贵们手里的钱埋在地窖早己经生锈。
如今恐怕就是朝廷都不知道究竟有多少钱,没有出现大规模通货膨胀,那是因为钱没有流通起来。
而此刻在同福酒楼流转的铜钱,却像夏日暴雨般砸在鎏金案几上,惊起一片"富贵逼人"的热浪。^0-0^小!税+罔* ¨无?错,内/容!
这场席卷大汉105个郡的技术拍卖,最终以六十五万贯天价收官,一贯钱也就是熟知的一两银子,也是一千个铜板…
曹铄摩挲着手中的账本,指尖划过"南阳郡两万贯""九江郡一万八千贯"等数字,忽然想起在梦中读到的《食货志》——灵帝时期全国岁赋不过二百万贯,而今日这场拍卖会,竟抵得上朝廷三分之一的年收入。
为了压制商人,朝廷商税收得很低,商人赚的钱却大部分落入了保护者——权贵手中。
而朝廷的税收超过八成都来自于种地的农户…
一贯铜钱串起的一串串五铢钱,此刻不再是冰凉的金属,而是士族豪门藏在坞堡地窖里的"沉默财富"。
"主公,明日的肥皂技术拍卖,己有三十余郡商人预交了定金。"陈登展开泛黄的羊皮纸,上面密密麻麻盖着各地商会的朱红印章,"更有西域胡商愿以良马百匹,换西域的独家经销权。"
曹铄望着窗外悬挂的"日进斗金"匾额,忽然轻笑:"原来那些满口'重农抑商'的大族,才是最大的商人。
他们把铜钱锁在粮仓生锈,把粮食放在仓库发霉,也不愿意帮助活不下去的人,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今天帮了,明天可能就是皇帝对他们打土豪了。"
曹铄指尖敲了敲账本,"但从今日起,这些躺在大族地窖里的钱,都要变成徐州的刀枪甲胄、沟渠良田。"
下邳城的积雪在铜钱的热气中渐渐消融。
当第一天的拍卖所得用数百辆牛车拉进徐州库房时,陈宫望着黄澄澄的成山铜钱堆,抚须而笑的眼角皱纹都浸着暖意。
这个时代铜钱运输十分不便利,1贯铜钱重达6.5斤。
陈珪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眼中满是赞许:"元龙,当初你说'跟定曹州牧'时,老夫还有疑虑,如今看来,这少年主公把世间一切看得透透的。"
陈登望着窗外忙碌的运钱队伍,指尖敲了敲案头:“父亲,主公拍卖的何止是技术?”
……
次日,同福酒楼的拍卖台换上了素白帷幔,空气中浮动着若有若无的草木清香。
当曹铄展示出第一块鹅黄色的肥皂时,台下的商人们发出一阵惊呼——这比皂角洁净、比澡豆细腻的物事,在冬日的阳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恰似一块凝固的月光。
"诸位请看,"曹铄将肥皂浸入温水,轻轻揉搓间泛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三国:百姓其实可以站着活下去》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