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章 君子固穷,匠心不改(1/3)
张家管家摔门而去,带起的风,让门楣上那块老旧的“陆氏纸扎”匾额,都轻轻晃动了一下。/第\一_看_书`网~ .无~错,内¢容·
陆宣看着对方消失在巷口的背影,只是平静地摇了摇头,准备重新坐下看书。
他还没坐稳,一个热络的大嗓门,就从门口传了进来。
“陆小子!我的老天爷,你是不是傻?那可是张屠户家……不对,是张盐商家的管家!送上门的银子,你就这么让他走了?”
门帘一挑,隔壁“王记炊饼”的王大娘,像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她手里端着一个粗瓷大碗,碗里是刚出锅的、还冒着滚滚热气的面汤,上面卧着一个煎得焦黄的荷包蛋,撒着翠绿的葱花。
她把碗,“Duang”的一声,重重地放在陆宣的方桌上,汤水都溅了出来。
王大娘是看着陆宣长大的,刀子嘴,豆腐心。此刻,她叉着腰,一根手指头,差点就戳到了陆宣的脑门上。
“你这孩子!我刚才在门口听得真真儿的!五十两啊!那得卖多少张炊饼?你倒好,还跟人家讲什么‘规矩’,论什么‘道理’!现在这世道,道理能当饭吃?规矩能让你冬天多烧一块取暖的炭?”
她越说越气,伸手就去捏陆宣的胳膊。
“你看看你,又瘦了!你爷爷要是还在,看到你为了那点不知所谓的‘规矩’,连饭都快吃不上了,他老人家在下头能安心?”
陆宣看着眼前这碗香气扑鼻的面,又看了看王大娘那张写满了“恨铁不成钢”的脸,心中一暖。
他知道,这是街坊邻里最朴素,也最真挚的关心。
他拿起筷子,温和地笑了笑:“王大娘,谢谢您,快坐。这事儿,没您想的那么简单。”
“还有什么不简单的?”王大娘一屁股坐在长凳上,没好气地说道,“不就是人家有钱,想整个威风点的玩意儿,你给他做了,拿钱,两清。多简单的事!”
陆宣夹起一大筷子面,吸溜着吃了一口,烫得他直哈气。
“王大娘,我问你个事儿。”他咽下面条,说道。
“说!”
“你家的炊饼,是咱们百工坊公认的头一份。为什么?”
提到自家的炊饼,王大娘的腰杆,立刻就挺直了,脸上也露出了自豪的神色:“那还用说?我家的面,是城北磨坊最好的新麦面。!x\4~5!z?w...c′o¢m/和面的水,是后街那口甜水井里新打的。发面的时辰,那都是一分一秒不能差!火候更是我爹传下来的绝活,差一点,那味道,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这就对了。”陆宣放下筷子,眼神很认真,“这些,就是你做炊饼的‘规矩’。”
“要是现在,那个张管家,拿一百两银子,让你用发了霉的陈面,用城外臭水沟里的水,给你家‘王记炊饼’做一批货,你做吗?”
“那怎么成!”王大娘想也不想,立刻反驳,“那不是昧良心吗?传出去,我‘王记’这几十年的招牌,不就彻底砸了!”
“我也一样。”陆宣的语气,很平静,“我守着的,也是我‘陆氏纸扎’的招牌。这招牌,是我爷爷,我太爷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我不能,亲手把它给砸了。”
王大娘张了张嘴,想说“你这眼看就要关门的破铺子,能跟我家的比吗”,但看着陆宣那过于清澈和认真的眼神,这话,她又怎么都说不出口了。
她只能叹了口气,觉得这孩子,是读书读傻了。
“你这孩子,就是倔。”王大娘摇了摇头,语气软了下来,“我知道你有你自己的道理。可你爷爷在的时候,你家多风光啊。那时候还是‘官造’,给宫里的大人物做东西,逢年过节,来你家送礼的人,能把这条巷子都堵死。现在呢,冷冷清清的……”
提到爷爷,陆宣的神情,黯淡了些许。
他没再继续吃面。
他站起身,走到那面挂满了工具的墙壁前。他取下一把用来给竹骨进行精细雕刻的、最常用的薄刃刻刀。
刀柄是有些年头的黄杨木,因为常年的使用和摩挲,已经沁出了一层温润的、如同包浆的光泽。
他用一块干净的细麻布,仔仔细细地,擦拭着刀身。他的动作,专注而又轻柔,像是在擦拭一件有生命的器物。
“王大娘,我爷爷,临走前,跟我说过一句话。”
他的声音,有些飘忽,像是在回忆,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他说,咱们陆家的手艺,不是用来糊口的。它是一座桥。”
“桥的这头,是活人。/优?品′小¢说.网_ \更?新?最*全·桥的那头,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但又不能不敬畏的东西。比如祖先,比如天地,比如……规矩。”
“他说,咱们匠人,就是这桥的守护者。桥上的每一块木板,每一根卯钉,都必须在它该在的位置上,分毫不差。这,就是咱们的‘道’。”
陆宣的手,停顿了一下。他看着手里的刻刀,眼神里,有一种超乎年龄的深邃。
“我后来读书,读圣人的书,才慢慢明白。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夏扎纸人,你管这叫民俗正法?》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