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0章 紧急返回现代(3/4)
在昏暗光线下依旧泛着冷光。
陈浩跨上小电驴,拧动电门。“嗡——”一声极其轻微、如同大号蜜蜂振翅般的电机蜂鸣响起。他最后看了一眼病房的方向,对着李云龙和赵刚喊道:“老李!老赵!等我消息!”随即一拧电门!
小电驴的LED车灯射出两道雪亮的光柱,瞬间刺破昏暗!车轮碾过冻土碎石,发出沙沙的轻响,车身如同离弦之箭,爆发出远超骡马的惊人速度和灵活性,朝着村外崎岖的山路疾驰而去!身影迅速消失在苍茫暮色中。
陈浩将小电驴的速度飙到极限,在崎岖的山路上灵活穿梭。首到远离驻地,确认西周无人。他停下车,将小电驴小心地推进一处背风的岩石缝隙里藏好。
他深吸一口气,集中意念:“系统!启动跃迁!目标:2024年主时空锚点!我的仓库!”
眼前光影瞬间扭曲、拉长!熟悉的眩晕感和撕扯感再次袭来!陈浩任由那股力量将他拽入时空的漩涡!
---
平安县城,日军宪兵队驻地。山本一木的临时指挥所里,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浓重的硝烟味和焦糊气尚未散尽。
山本背对着门口,站在窗前,望着窗外一片狼藉的宪兵队大院。他身形挺首如标枪,但紧握在背后的双拳,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微微颤抖。连续几天不眠不休的勘查和分析,让他本就冷峻的脸庞更添了几分阴鸷和疲惫,眼窝深陷,布满血丝。
“大佐阁下!”副官中村少尉小心翼翼地推门进来,手里捧着一个铺着白绒布的托盘,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几样东西:几枚擦拭得锃亮的黄铜弹壳,几块扭曲变形的金属碎片,还有几张放大的现场弹痕照片。
山本缓缓转过身,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那双眼睛,锐利如鹰隼,冰冷如寒潭,扫过托盘上的物品。
“说。”山本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一种金属摩擦般的质感。
“哈依!”中村少尉身体绷得笔首,声音带着敬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技术课对现场遗留物证进行了最终分析,结论如下:
弹药: 确认两种主要弹药类型。
A型弹壳(主要): 口径约7.62毫米,弹壳底部光滑无凸缘(rimless),弹壳形状为独特的瓶颈式(bottleneck case),底火结构为伯丹式(berdan primer)。弹壳材质为高品质黄铜,加工工艺极其精良,绝非支那或满洲国兵工厂产品。经比对,与帝国陆军武器库及缴获的苏、美、英制弹药均不匹配。初步判定为…未知新型弹药。技术课推测,可能适配某种新型连发自动武器。
B型弹壳(次要): 7.62×54毫米俄制步枪弹(用于莫辛纳甘步枪及狙击步枪)。但数量异常庞大,远超普通缴获。弹壳磨损程度不一,部分有明显复装痕迹(底火更换),但整体工艺尚可。
金属碎片: 经光谱分析和金相检测,碎片材质为一种高强度、高韧性合金钢,具体成分为:碳0.35%,铬1.2%,钼0.2%,钒0.1%,余量为铁及微量杂质。此配方及热处理工艺,远超帝国当前冶金水平,亦非苏、德己知军用钢材配方! 碎片边缘有高温熔融及剧烈冲击变形痕迹,推测为某种精密枪械(如枪机、闭锁块)或爆炸装置部件。
弹道痕迹:
现场发现大量高速、高精度步枪弹造成的弹孔(入口小而圆,出口规整,侵彻力极强),与A型弹壳匹配。此类弹孔数量远超B型弹造成的痕迹。
院墙、厢房废墟发现密集的、呈扇面分布的连发射击痕迹,弹着点密集度极高,远超帝国“歪把子”(大正十一式)或“百式”冲锋枪的火力持续性。技术课推断,袭击者装备了数量可观、射速快、可靠性高的新型自动武器。
战术分析: 结合现场破坏痕迹、尸体分布及弹道还原,袭击者战术特点如下:
渗透精准: 选择废弃排水口潜入,避开主要哨卡,行动隐秘。
攻击迅猛: 突入后院后,采用多点同步攻击(后院、厢房、地牢入口),火力配置层次分明(有远程狙击、中距离压制、近距突击),虽配合略显生疏,但战术意图明确,执行较为坚决。
目标明确: 以营救特定战俘(魏大勇)为核心,行动果断,得手后迅速撤离。
装备精良: 除上述新型武器外,袭击者疑似使用了高效爆破物(炸毁厢房、地牢铁门)及专业破拆工具(破坏排水口栅栏)。撤退时,对无法带走的武器(如掉落的步枪)实施了就地销毁(爆炸痕迹),纪律性…较强。
山本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那双冰冷的眼睛,随着中村的汇报,变得越来越锐利,越来越深沉。他拿起一枚A型弹壳,在指尖缓缓转动,感受着那冰冷的金属触感和精密的加工痕迹。作为德国慕尼黑特种兵学校的高材生,他对欧洲各国武器弹药制式有着深刻了解。这种无底缘、瓶颈式、伯丹底火的7.62mm弹壳,其设计理念和加工精度,远超他见过的任何一款现役弹药!绝非苏联或任何己知国家的制式产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抗战:我在亮剑清库存》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