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2章同行(2/2)
色也被染得暗黄发灰,准备动身前往辽东。
大家用绳索将沉重的物资小心吊下洞口。水生母子不让小桃背粮食——一背篓里的粮食加上背篓顶上被褥足有百十斤重,小桃和老姨娘根本背不动。水生和他娘各自拄着棍子,趁着夜色,一趟趟将背篓和粮食背到道观路口的林子藏匿点,再趁黑背下山。小桃则背着包袱、提着锅具等杂物。在道观附近的林子里,她将老姨娘那件仅存的锦缎衣服撕得粉碎,扔在一堆先前见过的、疑似女性的白骨旁。
老姨娘不愿拖累大家,咬紧牙关,拄着木棍,用麻袋背了七八十斤葛根粉下山。几人来回奔波搬运,首到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才将所有物资运抵山脚。
水生在山脚林子里快速组装好了推车,用绳索将所有家当牢牢捆扎在车上。借着天边微光,水生娘和老姨娘看清了脚下的路:淤泥被烈日烤裂成了龟壳般的硬块,龟壳之下,处处可见堆积的白骨,偶尔一个沾满干泥的骷髅头突兀地冒出地面把老姨娘吓得魂飞魄散,几乎晕厥。小桃立刻低声提醒她们忍住,千万不能出声惊动道观的匪徒。水生娘双腿抖得只能扶着推车,和老姨娘一样,一路干呕,胆汁都吐了出来。
(注:关于小桃为何不在陵州附近买地或选择其他地方,而是执意前往被视为流放之地的辽东,这涉及到古代严苛的户籍制度。古代实行保甲连坐,普通人若无官方路引,寸步难行。路引需层层审批,注明目的地、携带物品甚至牲畜。随意流动者会被抓捕判刑,冒用他人路引亦是大罪。商人远行路引管控更严。我们看到历史上文人墨客西处游历,多因其本身具备功名或官身,等同于持有通行证。地方官府绝无可能冒着连坐风险为无籍流民落户。普通人想要彻底改变身份、获得合法居留之地,唯有趁大灾荒、战乱或王朝末世,官府控制力崩溃之时。流放地如辽东,正因为人烟极度稀少,朝廷为充实边地、开垦荒地,对灾民落户相对宽松,才有一线可能。小桃和老姨娘的身份文书,只能挂靠在原主家或小桃父母名下。此前她虽得自由,却深感天大地大无处容身。正是这场饿殍遍野的大灾,让她看到了搏一个辽东户籍的机会。辽东作为重要的军事边镇,部分区域靠近山东,距京城也不算极远,并非想象中的远东极寒之地。)
不想错过《逃荒千里,春风拂面》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