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8章 老刘的“囤积癖”(1/2)
第48章 老刘的“囤积癖”
考公后归队的江然发和潘向前成了搭档,在潜来多的带领下,开展的小区基础信息录入也梳理出了一些信息。\x\i-a.o?s\h-u?o!h-u!a·n?g¢.^c?o′m,
这次走访,两个小区梳理出六分之一的租户,还有20户常年在外地居住但不出租房屋的住户,其中有半数无人居住的住户是在外地工作或做生意,他们会在农历新年过年前一个月左右先派人回到小区的家中,打扫置办年货准备过年。
走访中,潘向前发现家和小区有一户常年无人居住的住户家门口经常堆满了外卖盒子,几次敲门,都无人应答。据邻居反映,这户人家两个多月前住进了几个年轻人,也不怎么闹腾,还挺安静的。
潘向前根据社区提供的电话,给在外的户主打了电话。
“喂,您好,您是溪头镇家和小区9幢502室的户主吗?”
“我是,有什么事吗?”
“我是溪头镇派出所的民警,我们现在正在录入住户信息,您家里有生活痕迹,想了解一下您这段时间是在家还是在外面?”
“哦哦,我还在泽城,我小儿子早两个月回家了,他说这次和几个朋友想考察一下创业项目。”
经过一番了解,潘向前大致摸到了一些情况,比如这户人家是吾安乡人,房子是早些年为了孩子在溪头镇读书方便买的,孩子爸一直都在泽城搞养殖,孩子妈妈是前几年小儿子职高毕业后才出去帮忙的。
在潘向前和江然发又一次上门进行信息录入时,门终于应声而开。开门的是位中等个子的年轻人,有些谨慎。
“我是溪头镇派出所民警,执行日常警务,请您出示一下身份证。”潘向前说。
年轻人回屋很快找出身份证递上。
“姓名,柯松,年龄,25岁,吾安乡人……”
“警察同志,喊我阿松就行。′e/z`k.s\w′.+o′r_g\”阿松似乎有些不好意思,“这些年外面工作也不好找,我想着回乡看看有什么项目可以发展,爸妈也挺支持我的。”
“哦,有项目意向了吗?”潘向前问。
“哪有这么好找啊?说实话,如果开饭店我们这边的客流量好像也没那么多,做农业吧,既辛苦又得靠天吃饭,我还是犹豫中呢。”阿松说。
“你妈说你这次跟几个朋友一起回来,你那几位朋友呢?”潘向前问。
“在的在的。”阿松笑着把两位朋友叫出来。
潘向前一一查看了他们的身份证,他们的说辞跟阿松都差不多,听说阿松的家乡溪头镇这几年发展得不错,想来看看创业项目。
“三人一起?”潘向前问。
“呃,对,三人一起,就我们仨。”阿松顿了一下,毕竟跟警察撒谎有些心虚。
就在潘向前和江然发想动身离开时,他敏锐地捕捉到其中一位年轻男子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额头有明显的汗珠渗出,在这个已入冬的天气里显得有些不太正常。
潘向前向该男子靠近。
“阿松,我突然感觉胸口发闷,怕是中暑了。”该男子开口,声音有些发抖。
阿松和另外一位年轻人一阵手忙脚乱,果真,一会儿就给这位年轻男子揪出了痧。
见人无大碍,潘向前和江然发离开小区回到了所里。
不过,潘向前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他第一时间将刚才摸到的情况跟师傅潜来多作了汇报。
“我们先暗中观察几天,不要打草惊蛇。信息录入也先放一放,以麻痹对方。”潜来多说。
接下来几天,潘向前一边进小区蹲守梳理案件相关信息,一边想方设法化解老人与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k·a¨n¢s·h¨u_j*u+n/.*n+e?t\
甚至多次与老人远在千里之外工作的女儿小雅沟通。原来老人的儿女曾经都生活在东城,平常工作就比较忙,老人的儿子没被公司派驻去往法国之前,一家人在春节还是能聚聚的。随着儿子出国,小外孙临近高考,加之老人又不愿背景离乡,这才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潘向前想起老刘的老伴曾说,老刘以前在村子里是个开朗的人,如今像变了样,不爱说话,还常常无故生气,非得出去捡垃圾心里才痛快。
潘向前心想,老人会不会心理出现了什么问题?
他把这事告诉了妈妈林小梅,在林小梅的牵线搭桥下,约好了南山市人民医院老年心理科专家。
怎样才能哄着老人上医院呢?
潘向前灵机一动,跟老刘的老伴商量好,就说老刘是被市里的“百名老人健康行”活动选中,可以免费上医院体检,不用自己掏钱。
这招果然奏效。老刘一听不用花钱,当下就松了口,加上他最近总感觉头晕胸闷,觉得上医院看看也好。
没想到这一查,发现老刘确实患上了一种叫“囤积癖”的精神障碍性疾病。老刘的老伴多年来对老刘的决定基本上没有反驳的,两人夫唱妇随,都爱上了囤垃圾。所幸,老伴会将饮料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溪头警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