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353(1/1)
粗略看此地是个小山间盆地,又有小溪流贯穿其中,土地肥沃,交通也便利,按理来说应是个富裕之地,却不知为何百姓大多贫困,桐庐也没有那经济繁荣的大县的样子。+新,完\本^神′站, \无_错?内`容^
潘邓找了县中耆老问话,得知此地主产稻麦,有少数人种茶养蚕,却不成什么气候,只因外人不知此地,这儿的东西也卖不上价。
“咱们桐庐县有什么盛名的产业吗?”
那李老太爷说道:“大人折煞我们了,我们桐庐不过是个小县村,大家伙都是土里面刨食的,哪里有您说的那些个金把式。”
潘邓这一路从北到南,发现此时南方地区户均耕种的面积比北方要少。
以阳谷县为例,当年他在竹口村时,看户籍与田间耕地相比较,认真探查几天便能发现有大户隐匿田产。到几年之后,他在东平府分地之时,梁山占领的地面与重新造册之后多出的无主土地几乎占了东平府耕地的三成,这还是在早熙宁年间王荆公便彻查隐匿田产,北方五路就已多查出了二十成的情况下。_小-说`C¨M′S! .无/错.内\容~
与东平相比,他这几天在桐庐县走访,却发现纵有大户藏匿土地,却并没多少操作的空间,只因此地土地少而人口多。而平民藏匿的土地更少,只因此地贫民多而富民少。
隐匿田产一事轻动不得,此地大动干戈更是没什么性价比,麻烦又见效慢。潘邓叹了口气,又看了县衙之中县志、户籍,在县中走访几天。
这几天中他发现桐庐并不是没有成熟的产业链,镇下各村有制笔产业,不光能供给本地人,还能通过水路运输至别处。县城之中也有多家纸坊,只是没打出名气来。
此地水路便利,有富春大江横贯县城,往东汇入钱塘江,直通杭州;又有分水小江纵向往西北延伸,贯穿整个桐庐县辖下十数村。′j\i¨n+g¨w_u\h·o,t¨e~l′.?c?o\m*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如今桐庐县两条水路贯通,此大路天然形成,可以说是本地优势。
只要大力发展手工业,政府多支持民办小坊,帮其打通销路,同时把富春江水路运用好,想来此地富庶起来只是时间问题。
只是县衙缺人手,潘邓扣下林通判,叫他晚些再回杭州府去,“杭州一地有明兄在,又有府衙各官吏,想必出不了什么岔子,这桐庐县可是一个当官的都没有,通判就当是为了百姓吧。”
林崟岌呵呵一笑,“节度使要借我,自是无所不从,只是即是借人,也要有个期限,我早晚要回杭州府。”
潘邓说道:“最多两月便可,如今朝中已派人接管常州府,那常州城昔日群龙无首,我叫江阴县丞代管,他又请了当地吕蒙进吕侍郎出山帮他平定乱局,几个月以来都没出什么纰漏,如今吕大人闲下来了,听闻我这左支右绌,已来南边助我。朝中吏部也加急筛选,填充南边空缺。”
“吕蒙进?”林崟岌思索片刻,想起来了,“是他老人家。”
林通判不太赞成地看着潘大人,“我记得他老人家已过了古稀之年,大人怎叫他车马劳顿?”
潘邓咳嗽两声,“这个……咱们如今缺人手,只能事急从权了,吕侍郎好心来此,我便也没多加推拒。”
正好此时林朔从富阳来此,一来汇报工作,二来带了几艘船的泥瓦工来,三来则是带了一个人过来。
此叔侄二人相聚,凑在一块聊了半晌,潘邓见了林朔带来的的白莲教头领。
“你是张水生?当初我军攻打富阳城,就是你带领游击队袭击梁山军的?”
张水生虽不明白游击队是什么,可听名字也听得出来,他颇为拘谨,但也还是说道:“正是我。”
第175章 行军睦州 潘邓看了他一眼,张水生……
潘邓看了他一眼, 张水生当日袭击宋军几战几退,行动都很利落,可见他组织能力和军事素养都不错,都说乱世出英雄, 便是非常之时非常人行非常事了。
林朔此时从外走进, 说道:“此人是富阳县张家子, 八代祖上清白, 到他这一辈出了头一个反贼。”
张水生咬紧了牙。
潘邓笑道:“罢了,有识之士探索救国道路的时候,前路不明, 犯下错误,走错了方向是很常见的, 也不必太过苛责。”
张水生顿时睁大了眼睛看着潘邓。
潘邓又看向张水生说道:“索性此次出兵迅疾, 你也没办下什么错事,这是你的大幸, 不过人这一辈子不能时时幸运, 以后记得谨言慎行。”
张水生本以为此次难逃一劫, 却没想到到了这上官面前了,却反而柳暗花明, 这大人竟然要轻轻放过。
潘邓说道:“便饶了你这一回, 张水生,你再回到
不想错过《掀翻大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