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494(1/1)
点了点头,说道:“武松也跟着前去吧。*w.a,n_z\h?e,n¢g?s¨h-u/k′u\.!c′o?m~”
*
东京城中,城内正在紧密备战,李纲也被升为了尚书右丞,主持东京保卫战。
然而此时局势不容乐观,只因东京城许久未经战争,城内武器已然腐朽,守城士兵也都人心惶惶,看不见一丝振奋精神的样子,恐怕金军只要兵临城下,这些瑟缩的宋军就能不战而降。
朝中主和派的声音占了上风,新皇的臣子开始策划让皇帝逃跑。
既然太上皇已经往南走了,他们新皇帝往南走也不算什么,保住国祚才是应有之义!
朝堂之中吵嚷了一整天,待到黄昏之时,吴敏把李纲叫进宫中,此时陈文昭和宴眘也在,几人趁着没他人在场,好言相劝,咄咄相逼,把新皇逼得颜面尽失,只能说出“绝不南逃”几字。而后吴敏叫李纲牵着皇帝的手去到城门楼上,朝下面军队挥了挥手。0*0,小^说·网′ +追\最\新^章·节`
皇帝只站了一会儿就转身离去,李纲则拿出檄文大声念着,他每念一句,城下宋军都有人流出眼泪来。皇帝誓与大军共同守卫汴京城,这样的决心叫汴京百姓看在眼里,心中也燃起救国之火来,无数的平民百姓加入守城队伍,积极备战。
十一月初十,金军到达汴京城外,率先攻打汴京城较为薄弱的西水门,点了几艘火船,欲把城门烧毁。宋军则在水门两边的城楼上放箭抵御金军进攻。
汴京城里的百姓更是拆了蔡京家的园子,把里面的假山石都运往城边上,叫守军往河中扔满大石头,防止金军的火船靠近。
李纲见情况危急,派出士兵在城门楼上将敌军火船飞勾勾起,再用大石头砸碎。
金军见一击不成,撤退休整。第二日换了目标,猛攻北城门。\看_书+屋?小¨说?网^ _最,新?章?节~更′新/快^
第一日获胜,宋军士气高昂,愈战愈勇,守在城门楼上,用飞弩滚石,神弓坐炮把金军打得落花流水,连杀数千人。
虽然宋军也有死亡,但是第二次大捷,彻底点燃了汴京百姓心中的战斗之情,当晚宫中有赏赐发出,给所有参加守城的将士们犒赏,有酒有肉,士气大涨。
李纲在城内往城外看,金军虽号称三十万人,但实际人数不超过五万,敌人要攻城,而他们是守城,守城自然要比攻城容易,因此只要时间拖长,金军后面没有补给,自然就会溃败。
然而自此之后,金军的攻势却突然停了,许久也没有组织第三次攻城。众人一开始还不知所以,到后来才得知,原来皇帝见金军来势凶猛,心中畏惧,决定议和,就在他们第二次守城之时,皇帝已经派出使者前去金军大营。
而赵桓派出的人,正是他新任命的太师李邦彦和二府大臣张邦昌。
李邦彦得了皇帝指令,前去金军营中谈判,皇帝在临走之时拉着他的手给了一个底价。当年太上皇收复燕云,约定每年给金国岁币九十万两银,而他此次愿一次性给三百万两银,只求金军能够退兵,两国重归友好。
在嘱咐完之后,皇帝又在李太师手中写了个“五”字。
李邦彦心中清楚,五百万两就是皇帝最后的底价了。
赵桓心中也十分煎熬,他自然想像前几日设想那样,撑过这几天去,等到勤王军到来,再将金军打退。
然而真等到兵临城下之时,他便立即失了方寸。他赵家江山历经八帝到了父皇手中,父皇不愿这江山毁于己手,急忙退位,可他赵桓就愿意做这千古罪人吗?
真要是让国祚在自己手中灰飞烟灭,他死后如何面对列祖列宗?
因此无论如何,无论要花费什么代价,当务之急就是让金军不要再攻城了!此事经不起半点闪失!
*
粘罕本是雄心壮志而来,却没想在汴京城外停下了脚步,一路上高歌猛进,没遇见什么敌手,可这京城却是块难啃的骨头。不过所幸皇帝识相,派了使者来与他商谈退兵一事。
粘罕手下军师与国相对视片刻,便对使者说道:“我们往南来也不为得什么,只是冬日不好生活,来打些谷草罢了。此次国相领军三十万,东军领军二十万,共五十万大军。我国士兵和大宋不同,不领钱饷,只靠着打仗抢些粮食回去过冬,如今贵国既然愿意讲和,那便每人一锭金两锭银,犒劳到手,我金国大军自然回去了。”
五十万人,每人一锭金、两锭银,这统共是多少银钱?李邦彦掐着指头一算,竟然要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如此狮子大开口!这比皇帝给的底价的十倍还要多!他们就算举国之力,又哪有这么多银钱!
*
北面汴京城正值生死存亡之际,赵佶则坐着小船一路争先,把后妃和宠臣远远落在后面,自己带着身边的皇后和随从,以及皇子皇孙到了
不想错过《掀翻大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