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17.添置行头(1/2)
无论是买布、买鞋、买糖果,甚至是买热水瓶、脸盆,几乎都需要相应的票证。微趣晓说 蕪错内容没有票,再有钱也寸步难行。
售货员接过票证仔细查验、开票、收钱、盖章、付货,流程一丝不苟。
服装区挂着的衣服款式极其有限,多是工装、中山装、军便服和极少数“时髦”的“的确良”衬衫。
颜色也以蓝、灰、绿、白为主。
布料区是真正的“主力战场”,各种棉布、卡其布、灯芯绒、呢料陈列着,家庭主妇们仔细地摩挲比较,计算着布票的尺寸。
皮鞋款式更是单调,黑色为主,圆头或略尖头,几乎没有其他颜色和花样。
空气中飘荡着新布特有的浆水味和皮鞋的皮革味。
大厅里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广播里播放着激昂的革命歌曲或通知。孩子们兴奋地指着玩具柜台里的铁皮青蛙、木头手枪,大人们则精打细算,神情专注。
这里没有后世商场的悠闲购物,更象是一场物资争夺战,充满了计划经济时代特有的紧张与渴望。
阳光明定了定神,目标明确地先走向鞋帽柜台。
他掏出那张珍贵的皮鞋票递过去:“同志,麻烦你,买双皮鞋,42码。¨x*s\c_m?s_w·.?c^o·m+”
售货员是个中年大姐,接过票看了看,从柜台里拿出两双黑色的皮鞋,放在柜面玻璃上:“42码就这两款,自己看,猪皮的便宜点,牛皮的结实点。”
阳光明拿起那双牛皮鞋,样式是经典的“三接头”,黑色,皮质厚实,做工扎实,符合这个年代的审美和实用要求。
他试了试,大小合适,脚感虽硬,但新鞋都如此。
“就这双牛皮的,谢谢你,同志。”
售货员麻利地开票:“牛皮鞋,一双,十五块八毛。”
阳光明付钱拿鞋,心头踏实了一分。
接着是布料柜台。这里人更多,挤了好一会儿才轮到。
他拿出三张布票:“同志,买卡其布,深蓝色的,我要做条裤子。”
售货员熟练地拿起一匹深蓝卡其布,用木尺量了尺寸,这个年代买布按“尺”,一米等于三尺。
售货员一边量尺寸,一边说道:“卡其布幅宽二尺七,你个子高,想要做条长裤,算上放头,起码要八尺半布。你三张布票正好九尺,够的。”
刺啦一声,布被扯下,阳光明付钱拿布,卷好的深蓝色布料散发着新布的气味。·y_u+e\d!u`y.e..+c?o.m/
最后是服装柜台,用大嫂给的那张衬衣票。他选了一件最基础款式的白色“的确良”半袖衬衫。
这种化纤面料在这个年代属于“高档货”,挺括、耐穿、易洗快干,是干部和体面人的像征之一。
“的确良白衬衣一件,七块二。”售货员报了价。阳光明付钱,小心地将新衬衣叠好。
买齐了行头,阳光明松了口气,但任务还没完。
他目光在商场里搜寻,很快找到了日用品局域。
在一个相对冷清的柜台,他看到了成沓的、粗糙发黄的草纸。
“同志,草纸怎么卖?”
“一分钱一沓,一沓十张。”
阳光明要了十沓,花了一毛钱。
粗糙厚实的草纸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这正是他想要的——用来包裹冰箱里取出的熟食再合适不过,比光秃秃拿出来强太多。
最后,他走向文具工艺品柜台。
目光扫过那些印着“为人民服务”的搪瓷缸、笔记本后,落在角落里的几个小木盒上。
盒子有方有圆,做工不算太精细,但木质还算细腻。
他挑了一个最小巧的长方形扁盒,盒盖可以严丝合缝地扣上,内里衬着绒布。
“同志,这个小盒子几钿?”
“两毛五。”
阳光明付钱买下。这个盒子,就是用来装那至关重要的犀角片,拿给谷主任鉴定时,显得体面些,也便于携带。
走出第一百货大门,阳光明手里多了一个网兜,里面装着新皮鞋、卷好的布料、新衬衣、一大摞草纸和那个小木盒。
初夏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宏伟而喧嚣的百货大楼,这个时代的货物橱窗在他眼前鲜活地定格。
此行收获颇丰,不仅是为周一报到准备好了体面的行头,更为冰箱空间的物资流通和犀角片的出手,准备好了符合这个时代特色的必要包装。
他掂了掂网兜,感受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火红年代:从魔都石库门开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