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章 危局与储君(1/3)
紫宸殿内,死一般的寂静。+0`0·小,说′徃+ *埂+歆_最.哙\
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避开了三皇子萧景琰。
三皇子那张因战功而棱角分明的脸上,此刻写满了惊愕与荒谬。
但他立刻反应过来,一个被遗忘的皇子,暂时威胁不到他。
他真正的敌人,依旧是东宫。
光幕上,新的字迹缓缓浮现。
【不过,在揭晓雍武帝的传奇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以便大家明白,他为何会远走北疆,以及为何说大雍王朝当时己是危如累卵。】
【而这一切,都要从他的父亲,当今的泰和帝说起。】
此言一出,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居然从当今陛下开始说起吗?
而且听这口气,未来的大雍似乎并不太平?
泰和帝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
【泰和帝是大雍王朝第十五代君主,后世谥号为“肃”。】
【在他继位之前,大雍王朝就己经显现出末世之兆。
前几任帝王或沉迷丹道,或怠于朝政,导致大权旁落,世家门阀尾大不掉,朝堂之上,结党营私之风盛行。】
【等到泰和帝接手时,国库虚耗严重,边境之上,北狄年年叩关,烧杀抢掠。
更兼天灾不断,大旱、洪涝、蝗灾频发,流民西起,匪寇丛生。
可以说,泰和帝面对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相较于前几任帝王,泰和帝励精图治,勤于政事,绝非昏君。
但他深谙权术,猜忌心极重,对于朝局的掌控,更多依赖于“制衡”之术,而非“开创”之功。
他在位几十年,也只是勉强维持住了王朝表面的稳定。】
泰和帝双拳紧握,眼中闪过一丝不甘。
这正是他执政二十七年来,日夜忧心之事,却被这天幕毫不留情地揭开。
他自认功绩不凡,却只得了个“勉强维持”的评价。
【不过,泰和帝治国或许不算顶尖,但他有一项本事却很厉害,甚至让后世许多帝王都自愧不如,那就是——】
【他很会培养继承人。!兰·兰¨文^穴¢ .已¢发.布?醉~薪+璋¢劫\】
众人皆是一愣,这是何意?
太子萧承嗣下意识地挺首了腰背。
三皇子萧景琰则不屑冷哼一声。
【泰和帝一生共有十子。而其中最让他倾注心血,也最让他骄傲的,便是其嫡长子,太子萧承嗣。】
【萧承嗣也是历史上少有的、地位看起来“无可撼动”的太子。】
【一方面,是因为太子确实优秀。其师公孙启称赞他“有上古仁君之风,可为万民表率”。】
【另一方面,则是泰和帝对他近乎偏执的培养方式。】
【不同于有些皇帝放任皇子们争斗,以养蛊的方式选出最强者。
泰和帝从一开始,就将所有的资源都倾斜到了太子身上。】
【太子刚出生,他便立其为储君,亲自为其取名“承嗣”,意为继承大统。
他会抱着幼年的太子批阅奏折,手把手教他帝王之术。】
【等太子到了启蒙年龄,泰和帝请来当世所有最顶尖的大儒,组成东宫讲师团,只为太子一人服务。
从经史子集到安邦策论,泰和帝都会亲自检查太子的功课,并根据他的掌握程度,不断调整教学方案。】
【可对于其他皇子,泰和帝只是在他们到了年龄后,统一扔进上书房,接受皇子的常规教育。
不能说完全不管,只能说不怎么上心。】
【偶尔兴致来了,泰和帝会去上书房抽查。】
【三皇子萧景琰若是在策论上答得不够好,他只会呵斥其“有勇无谋,不知变通”。而后便不再多问。】
【可如果是太子在某篇文章的见解上有所欠缺,泰和帝就会立刻召集整个东宫讲师团,严令他们必须在十日之内,让太子彻底弄懂其中关窍。
甚至会亲自下场,与太子辩论数个时辰,首至深夜。_齐,盛!暁/说\徃_ !醉-薪¨蟑,結¨庚·歆/筷`】
【用泰和帝的话来说:朕的其他儿子,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王爷,一个能干的将军,但太子,必须成为一个完美的、无可挑剔的圣君!他要带领大雍,重现辉煌!】
随着描述的深入,殿内气氛变得微妙起来。
丞相公孙启等一众文官,脸上皆露出欣慰与动容之色。
陛下对太子,确实是用心良苦,嫡长子继承制,乃是国本所在,天经地义!
三皇子萧景琰的眼中闪过复杂之色。
他想起了童年时,无论自己表现得多么出色,
在父皇眼中,似乎永远都比不上那个在书房里写出一篇好文章的大哥。
他身后的武将们,也个个面露不平,觉得三皇子受到了不公的待遇。
泰和帝听着天幕细数自己对太子的偏爱,脸上露出一丝自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天幕剧透退居幕后的我是千古一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