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9章 太原王氏(1/3)
太原王氏的府邸,透着一股子难以言喻的味道。-q+s\b!r,e¢a¨d,.¢c/o+m·
门楣依旧高大,石狮依旧威武,但细看之下,那朱漆似乎刚刷过不久,掩盖着某些痕迹,墙角砖缝里仿佛还残留着若有若无的...烟熏火燎气?
就像一棵被雷劈过无数次、却总能从焦土里顽强抽出新枝的老树。
李恪独自一人,漫不经心地跟在门房后面,去见太原王氏的家主王凝。
这位老人执掌太原王氏近三十载,最鲜为人知的便是一位兄长与一位弟弟。
兄长王通,博学多才,以振儒教为己任,桃李满天下,诸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等都曾与他有师徒之实。
弟弟王绩,号无功先生,又有“斗酒学士”之称,乃当世大儒之一。
步入正厅,李恪看见高坐主位的王凝,是一位清癯老者,穿着一身半旧的竹青道袍,颇有几分仙风道骨。
“小子李恪,拜见王老先生。”
李恪正经作揖道。
王凝伸手向虚空一抬,李恪就站首了身子,“三殿下,太原王氏的善捐己经送往万年县衙,不知殿下来我太原王氏有何贵干?”
“轰隆!”
不等李恪回话,府邸深处传来一声巨响,不是那种沉闷的、来自九天的雷声,而是更近、更暴躁,带着一种撕裂布帛般的脆响,仿佛就在人的天灵盖上炸开。
李恪晃了晃身子,惊骇地望向王凝。
这声巨响来得太突然,王凝捻须的动作微微一顿,眼皮子抬了抬,浑浊的老眼里掠过一丝精光与...尴尬。
太原王氏的府邸,自有铭文覆盖,不至于会有如此大的动静,想来应该是哪间密室的铭文都炸了?
几名穿着考究的王氏子弟冲进正厅,其中一人单手抬着一个青铜巨瓮,哭丧着脸,“家主,失败了失败了...”
其余几人脸上的表情也是精彩绝伦,有惊恐,有茫然,更多的是一种“又来了”的麻木。
“家...家主...”
一名年轻子弟,声音抖得像秋风里的叶子,“这‘引雷入瓮,点化凡禽’之法,恐...恐怕还需要再行参详......”
一股肉香传入李恪的鼻中,他忍不住咽了咽口水,踮了踮脚,朝瓮里看去,一只硕大的鸟禽安详地躺在里面,原本五彩斑斓、神气活现的羽毛大半化作了焦炭,露出底下,熟透了、呈现出一种诱人金黄色的皮毛。+咸*鱼?看.书/ -唔?错′内`容,
王凝深吸一口气,试图压下胸腔里那股翻腾的、想把这群子侄炸上天的邪火。
“全部出去,没看到老夫正在见客?”
几位王氏族人神色难看的退出去,举着青铜巨瓮的年轻人不好意思的朝李恪看了看。
王凝挺首腰板,带着一种世家家主特有的、居高临下的疏离感,再次问道:“三殿下到此有何事?”
李恪坦然一笑,“小子冒昧拜访,主要是想与王公说几句贴己话。”
“哦?”
闻言,王凝倒是来了几分兴致。
“恪虽年幼,却也读过几本闲书,也听颜师讲过王氏的一些往事。太原王氏,起于微末,几经沉浮,多少次大厦将倾,眼看就要墙倒屋塌,阖族倾覆,最后啊,嘿,总能从灰烬里爬出来,剩那么一两个硬骨头,硬是能再把这招牌擦亮、挂起来!”
李恪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敲在寂静的室内,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
“魏晋那会儿,多少显赫一时的大族,说没就没了,跟秋后的蚂蚱似的!可你们王家呢?那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次比一次站得稳!一次比一次……咳,搞的事更大!”
他顿了顿,努力把“搞事”这个词说得不那么像贬义,“这是本事!天大的本事!是祖宗保佑,更是血脉里那股子不服输、敢折腾的劲儿!”
“这股子劲儿!”
李恪猛地提高了音量,小拳头在空中用力挥了一下,眼睛亮得惊人,“这股子不服输、不怕摔、摔倒了爬起、头破血流也要接着往前冲的折腾劲儿!小子打心眼里佩服!这多好啊!”
李恪话锋一转,小脸上带上了一丝“痛心疾首”,说道:“这折腾的劲儿,光用在保自家门楣不衰上,格局...小了!太小了!”
他站起身,像个小大人似的在厅中踱了两步,“王通先生的学问,海内共仰!王绩先生的风骨,高山仰止!这才是你们王氏真正的底蕴!是能照亮大唐、福泽万代的明灯!”
他停下脚步,目光灼灼地盯着王凝:“王公!如今圣人在位,励精图治,正是大有作为之时!你们王氏,应该把这股子‘折腾’的劲儿,用在正道上!用在为朝廷分忧、为百姓谋福上!用在开蒙启智、著书立说、引领这煌煌盛世之风上!而不是像某些人家...”
他意有所指地撇了撇嘴,“关起门来搞些见不得光的小动作,最后反倒成了朝廷的绊脚石!那才叫自绝于天下,自毁长城呢!”
李恪的声音清脆,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在略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不一样的大唐,我李恪最逍遥》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