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0章完(3/4)
菜品。
张丽芬微微张开嘴,嘴里还留着鱼香,味道似乎有差异,又好像没那么大的不同。
杨福根他们可不是客人,直接拿着大勺子自己动手了。岳宁指着桌上的一个盐碟和一个辣油碗说:“陈同志、福根叔,你们要是觉得淡了,盐和辣,自己加。”
岳宝华还在细想孙女是怎么做到用不一样的食材,烧出跟他一脉相承味道的,听到孙女居然让人在拆鱼羹里加辣,他抬头看向孙女。作为一个粤菜大厨,他实在难以接受拆鱼羹里加辣椒油,可脑子里又浮现出刚才孙女行云流水般的刀工,以及嘴里那还未散去的鱼茸香气。
他不是孩子的师傅,此刻他只是个食客,他可以评判菜的好坏,却不该评判别的厨子对自己菜品的理解。
岳宝华强忍着自己的冲动,罗国强却忍不住了:“最好别加辣椒油,会坏了这碗汤的风味。宁宁的这碗汤,不能添也不能减,刚刚好。”
罗国强一脸真诚,让几只原本想要加调料的手停住了。
“没事,按照自己的口味加。”岳宁拿起辣椒油碟,舀了一勺放进杨福根的碗里,“我爸跟我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一个人一直生活在一个地方,那么他的口味就会很单一。咱们在西北长大,就喜欢吃咸的,喜欢吃辣的。这碗拆鱼羹对大多数吃惯重口味的人来说,就淡得没滋味了,他们会觉得好吃吗?没什么不能添不能减的,爱加就加,怎么好吃怎么来。”
她又把盐罐放到陈主任面前:“陈同志您走的地方多,各地的菜肴都能接受。但北京的口味比粤城重,要是觉得太淡,加点盐。”
陈主任喝了一口汤,最终捻了几粒盐放进碗里,搅了搅。
岳宝华看着那边几个人惬意地喝着加了辣又加了盐的拆鱼羹,陷入了沉默。
岳宁的做法打破了罗国强的认知,罗国强问:“宁宁,加了辣的拆鱼羹,还是粤菜吗?”
“应该不能算是了吧?但是我爸说,就像一个人喝茶,刚开始喝茶,不管多好的茶,都是苦的。那么刚开始不能说什么好就给他喝什么,而是应该从淡茶开始,让他能喝进去。只有喝进去了,次数多了,他慢慢学会品了,就知道好坏了。他在福运楼的时候,如果是外地客人,他会让服务员问一句客人是哪儿的,然后在口味上略作调整。因为这个,他被罗爷爷骂过几次,可他却屡教不改。”
这些话确实是爸爸说的,想到这儿,岳宁心头又一阵烦闷。她上辈子的爸爸见外地游客在社交平台吐槽他们酒楼的菜不好吃,气急败坏,用小号骂回去:“去吃你的回锅肉、口水鸡,生啃辣椒也可以。新鲜的不要吃,非要吃重口味的。”
她劝上辈子的爸爸,外地游客有自己的口味,她觉得可以在菜单上给大家提供口味选择,就像饮料选糖度一样。老头子差点跳起来,火爆地臭骂了她一通,说粤菜老祖宗的棺材板都按不住了。
到了这辈子,爸爸教她做菜的时候说,厨子做菜不强求让所有客人满意,至少要让大部分客人满意。粤城是通商之地,南来北往的客人多,口味也杂,有必要根据客人适当调整口味。等她有了记忆,发现爸爸的理念跟上辈子的自己一样。自己上辈子能把以烧腊饭为主的广式快餐开遍全球,靠的就是根据区域适当调整口味,同时又不丢老广味道。
岳宝华陷入沉思,岳宁提醒他:“爷爷,不吃洋芋饼饼吗?”
经孙女提醒,岳宝华伸出筷子。洋芋饼饼送到嘴边,浓郁的酱香夹杂着若有若无的香气冲入鼻管,嘴里的口水顿时丰沛起来。洋芋饼饼入口,软弹的面片带着若有似无的脆感。等等!这个洋芋饼饼让他觉得很熟悉,熟悉到让他想起自己炒的一碗牛河。
“岳宁,这个汤真好喝。几条鲫鱼就能做出这么好喝的汤,我回去让你婶子也给我做。”杨福根说。
“福根书记,你刚才没看岳宁是怎么做的吗?你家秀娣厨艺也就比我好一点点,让她给你做这个汤,嫂子铁定问你,睡醒了没?”李巧妹快人快语。
杨福根看向杨大年:“那让你家大年给你做。”
杨大年端着炒南瓜尖过来,听到提到自己的名字,问道:“说什么呢?”
杨福根接过他手里的炒南瓜尖:“你家巧妹,让你做这个汤给她喝。”
杨大年伸出手给大家看:“我这十根手指头粗短成这样,也就做做给劳动人民吃的菜。这个鱼汤麻烦得要命,只有地主老财、资本家这种剥削阶级才会这么折腾人……”
这次来的领导是陪着资本家过来的,李巧妹在桌底下踢了自家男人一脚。
腿被踢了,杨大年低头瞪了自家婆娘一眼:“你踢我干嘛?我最多也就煮个羊肉、炒个洋芋饼饼,你连洋芋饼饼都炒不好。”
李巧妹夹了一筷子炒洋芋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香江大厨[八零]》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