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82章完(1/3)
“这个面糊可真不好调。*k^u¨a?i\d,u\b′o?o/k..,c?o¨m+”
“难怪宁宁要把这道工序去掉。”
陈锦莹调好了面糊,把虾仁放入糊中,裹上面糊。
陈锦莹站到灶台前,锅里倒油,等油温升高,她说:“阿德说要用温油慢炸,油温这样就可以了,一个个下锅,不能着急。”
这确实急不得,虾仁炸了三遍。
之后,她按照刚才所学,用余温加热酱汁,将虾仁倒入锅中裹上酱汁。
陆培德拿来一个黑瓷盘,先用花纹模具在盘边洒上欧芹碎粉,再点缀上樱桃番茄,然后帮陈锦莹装盘。
“陆哥,咱们自己试吃,您还这么讲究装盘,这不是多此一举嘛。”
这个口无遮拦的小徒弟又被他师傅赏了一个爆栗,阿松说:“你再这么乱说,我把你扔给你大师哥去。”
这下小徒弟脖子一缩,不再吭声。自从大师哥阿忠跟着宁宁后,在宝华楼的地位日益提高,一年下来已经上榜成了大厨,而且是大厨里最严苛的一个,他可不想跟大师哥。
陈锦莹笑着完成了她的虾仁,对陆培德说:“阿德,您尝尝。”
陆培德看着其他人说:“大家一起尝尝。”
他这话一出口,其他人都纷纷伸出筷子。吃得快的人,已经叫了起来:“改了这个脆壳,好吃太多了!”
这一层很薄的酥皮,着实让人惊艳,这种脆是细碎的,碰到牙齿就裂开,沾了口水便化开,里面的虾仁柔嫩多汁。
“这就是吴哥的师傅啊!”
“真厉害啊!”
“宁宁的眼光真的超级厉害,在电视上看见陈大厨,就说陈大厨是顶顶厉害的大厨。”
“多谢大家夸赞,我也只是对鲁菜比较了解,接下来我要学习粤菜,还希望大家多多帮忙。”陈锦莹说道,“另外大家不用这么见外,跟大家一样,叫我锦莹就好。”
“陈大厨,您学起来肯定很快的。”
“对啊!”
陆培德看了一眼时间:“好了,我们要开始开市前的检查了,大家准备一下。”
陆培德带着陈锦莹一起检查后厨的准备工作,梳理今晚老顾客的喜好。
陆培德今晚当值,很多老顾客自然是冲着他来的。他去查看了自己的招牌,那一锅黄汤。
正所谓“厨师的汤,唱戏的腔”。
揭开盖子的瞬间,鲜香扑鼻而来,陈锦莹再次领略到陆家这口汤的精妙之处。¨c*h*a`n/g~k`a¨n`s~h-u·.?c¨o,m,
“听闻陆家的这口汤,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
“是啊,别人家的汤,都是用老母鸡、火腿和猪骨一起炖制,我们家的汤只用老母鸡吊汤。一是鸡的品质好,二是火候讲究。”陆培德向陈锦莹解释道。
“真的只用老母鸡?”
陆培德说:“明天我吊汤的时候教您。”
“这……”陈锦莹虽然知道后厨有互相交流的氛围,可这毕竟是陆家的独门秘技。
“这有什么?宁宁教我的更多呢!而且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家的菜,也不再是独家秘方了。我二叔和三叔收了不少徒弟,早就不是不外传的秘诀了,就看谁有本事学到手。”
陈锦莹意识到,自己还是受到家里观念的影响,或多或少有些保守。
晚市开始,陆培德的单子虽多,但他的手艺大多是焖、炖、扒等,食材基本上都已制成半成品,接到单子后再加工,倒也有条不紊。
“这昆仑鲍甫,原本是华叔的拿手菜,宁宁教给了我,我结合了我们陆家的红烧鲍甫,进行了改良。我加了一道工序,把干鲍用浸透鸡汤的细纱布包裹,再用小火烤制。鲍鱼久煮之后,再经过慢烤,一放一收之间,纤维更加松软,溏心更明显……”
陈锦莹本身就是大厨,没见过这些做法自然不清楚,经陆培德这么一解释,顿时恍然大悟。
一道道菜品送出,后厨忙而不乱,不像她在德祥饭店的时候,既要管自己的菜品,又要管理整个厨房,要是阿志不在,她能忙得焦头烂额。
“阿德,林老先生今天宴请老友,说想见见您。”门口有人叫陆培德。
陆培德说:“等我把手头的活忙完,马上过去。”
陆培德把手里的菜做完,将后续一道菜交给徒弟,便走了出去。
陆培德走进小隔间,隔间里有两位老者正在用餐。林老先生是解放前从内地来港的京剧名伶,是宁宴的常客。另一位是穿着长衫、留着长须的儒雅老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香江大厨[八零]》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