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23章完(2/4)
的厨子,都在宝华楼进修。福运楼这边,岳宁原本想让何运邦和罗国强去,何运邦却说自己的名气已经够大,他推荐了陈健。陈健就是岳宁第一次去福运楼时,问她要了滴珠油炒河粉做法的小伙子,也是个特别肯钻研的人。他跟罗国强搭档,也算是强强联手了。
东方楼则是派出老董师傅的两个徒弟。老董师傅没有名师传承,但靠着自己摸索,把自己练成了名师。他做的粤菜自成体系,或者说就是做贴合劳动人民口味的菜。几个徒弟的菜品很受宝华楼食客喜爱。两个徒弟在宝华楼提升了不少,但底子还是老董师傅的风格,与福运楼的厨子差异很大。
代表港城宝华楼的是陈锦莹和吴志海这对师徒,这样宝华楼、福运楼、东方楼三队的厨师,虽然都在宝华楼培训,但是三队风格差异很大。
考虑到各支队伍路途遥远,出场顺序借用了摇奖机器。结果出来,首场比赛是上海锦华饭店对阵东京福山楼。
锦华饭店没想到自己会抽中首场,一下子紧张起来。
刚好岳宁和叶蕴娴邀请了上海二商局李局长和锦华饭店的领导来港城鸿安和宁宴参观,了解外面酒店和酒楼的运营与服务。?1\3?x!s!.~n¨e`t·
锦华饭店的领导决定把两位参赛大厨一同带来,好歹锦华也是内地行业内地位不低的老牌酒店,要是第一场就败给日本的中餐馆,那可太丢脸了。
恰逢宁宴陆府装修完毕,陆培德正带着一个小团队在这儿试菜,岳宁便邀请两位大厨来观摩,领导们晚上则过来用晚宴。
既然名号带了“陆府”,宁宴陆府便按百年陆家菜的规矩来:第一,提前一周预定;第二,顾客只需说明忌口,不点菜。菜品分为四个档次,人均588元、1088元、1888元、2888元。
宝华楼是连菜单上没有的菜,只要顾客想吃、厨子会做,都可以点,把顾客宠得没边。
这个人均定价贵得咋舌的宁宴陆府,却不给客人点菜的权利,给什么,就吃什么。
听到这规矩,港城早炸开了锅,纷纷议论:这算什么规矩?听都没听过!
杨裕合就在这时撰写了一篇他在宁宴陆府试菜的经过,称这是陆家的规矩,还提到“三代看吃,四代看穿,五代看文章”,意在说明陆家规矩是为了避免食客尴尬。
北京城吗?有人暴发有人败落,暴发起来的新贵们,哪里能摸清吃这个门道。而陆家的宴席只需跟陆家人说明请什么客人、有什么忌口,全由陆家人做主。作为翰林之家、常年操办名流豪门宴席的陆家人,自然能为客人配上合适体面的菜品。没有这个底气,哪家餐厅敢这么做?
他介绍了这些历史,又把宁宴陆府的菜品、用餐环境狠狠夸赞了一番。
杨裕合是宁宴的忠实顾客,他的文章大概率有夸大成分,但次日,日本TS电视台的石川便带着几位日本美食家光临,与HTV合作拍摄了试吃过程。
节目播出后,有财力的人盼着宁宴陆府尽快开业,没财力的人则感叹贫穷限制了想象。
傍晚六点,叶蕴娴和鸿安大酒店港城总经理陪同上海来的三位客人,来到陆府宁宴,岳宁站在门口迎接。
寒暄过后,众人进店。影壁、庭院、荷花缸、翠竹,一步一景;踏入主楼,红色背景墙前的木托上,摆着一支清代的牙雕,雕刻着大观园里的痴男怨女。
往里走是大厅,雕刻隔断、字画、瓷器、陶器,连顶上的灯都是手绘的。
岳宁伸手请众人上楼,楼梯扶手下方的挡板上雕刻着传统人物、山水和花鸟;到了楼上,巨幅刺绣被装裱在玻璃内,绚烂的色彩极具视觉冲击。
穿着豆绿色中式斜襟制服的侍应生引众人进入包间。踏入包间,一股良辰美景的雅致之感扑面而来。
侍应生请众人在茶桌坐下,另一位侍应生烫杯泡茶。岳宁介绍,这是供客人未到齐时喝茶用茶点的地方。
等众人喝了两口茶,岳宁让人叫来了两位上海来的大厨,一同入席。
桌面上,中式插花与菜单架巧妙结合。菜单架上立着一份手写菜单,字迹古拙沉雄、舒展流畅,除了菜品名称,最末还署了日期。
“这手字,可真漂亮。”李局长赞叹道。
岳宁笑道:“陆培德大厨亲笔。”
宾客入座,每人面前摆着一个方形螺钿托盘,托盘里有五个形态各异的白瓷小碟,盛着开胃前菜。
上海来的张大厨跟领导们说:“领导,来了宁宴我才明白小岳说的‘留白’是什么意思,就是千万不能让客人吃饱、吃过瘾。”
可不是吗?滑嫩细腻的潮汕鹅肝只有一小口,溏心富贵虾仅一小段,捞汁蚬子虽个头大,却也只有一个,就连海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香江大厨[八零]》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