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47章完(2/4)
的碰杯声接连响起。
大姨夫夹了一块烧鹅,问起了庄宝如和莫维文的情况,尤其是莫维文的腿怎么样了。
“有大妈妈照顾,我看伯伯的腿已经好多了,基本上看不出异样了。只是两位姐姐不在身边,他们工作起来就更加没日没夜了。”
“明天给他们拍个电报,让他们过年的时候好好休息一下。”大姨夫余嘉鸿说道。
叶蕴娴这时发现了岳宁胳膊的异样:“宁宁,你的手怎么了?”
“她啊!又当了一回英雄。”蔡致远把岳宁去难民营探访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
蔡老太爷说:“就因为这事,英国外交大臣还专程来港访问。现在要建‘禁闭式难民营’了,这也是无奈之举啊!港城实在是承受不了这么多难民了。”
余嘉鸿看向乔启明,满是无奈地说:“为了难民的事情,我曾去游说新加坡政府,可政府拒绝了我的提议。依旧不愿意多接收越南难民。”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当年,我们在河内,若不是得到越南华侨的帮助,在日军的包围下,苏联援助的那批军火怎么可能运进国内?因为怕大船被查,都是在越南的华人,摇着小木舟,趁着夜色,冒着炮火,从海防港运送出去的。”
岳宁听着大姨夫讲述当年他们和越南华人一起抗战的经历,在粤城沦陷后,港城的货物无法进入内地,只能从当时还是法国殖民地的越南转运,当时河内有众多华人,多亏了这些华人利用自身在当地的人脉,协调货物进入内地。
第298章 戴安娜牛排
余嘉鸿转头问:“美月表姐,肯定要建禁闭式难民营吗?”
“没办法,”蔡美月放下筷子,“现在越南的人均年收入也就150到200美元左右,一个月算下来不过12到17美元。但你看看港城,码头工人月薪都有1500港币,相当于越南人干一整年的收入。_h.u?a′n¨x`i!a¢n¢g/j`i!.+c~o^m+政治难民里混着不少人,说是逃难,眼睛却盯着港城的霓虹灯。在他们心里,香港街头捡垃圾都能发财。”
炭火在陶盆下噼啪作响,鲍汁的香气裹着蒸汽升腾。蔡美月夹起一块鲍鱼:“所以不允许外出工作,还要用禁闭式营区限制自由,这不是狠心,是吓阻。你想啊,一个越南渔民在海上漂一个月,冒死到港城,结果发现不能打工、不能随便出门,跟蹲监狱似的,下次还会有人愿意来吗?港城的善意也一样,得有个度,不然就成了吸引苍蝇的臭肉。”
“可这样会不会误伤真的走投无路的人?”岳宁忍不住问。
蔡美月叹了口气:“所以才叫‘合乎人道的阻吓’,该救的人要救,可有人为了来港城,故意把船凿个洞,说是‘逃难’,其实是算准了港府不敢见死不救。建禁闭式营区,对真难民是苦了点,但至少能让他们等到去第三国的船票;对那些想混进来赚钱的人,也算断了念想。”
蔡美月介绍起港府的设想,初期用两所旧监狱改造成难民营,新到达的难民必须住在禁闭式难民营内。
“我见过的难民管理最好的办法,是上海的南市难民营。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略中国,大量人员涌入上海,想要进入上海的英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租界关闭了入口,把难民堵在了租界之外。法国神父主持开设了南市难民营,收留了三十五万难民。里面秩序井然,有学堂和医院,也有工厂。我就是在南市难民营遇到了宝如。”
“是啊!我刚开始在一个中国人开的难民营,那里就是等着饿死,后来哥哥把我们送到了何神父那里,医生给我们治病,尼姑庵的师太照顾我们。”三舅妈李向好说起当年,“我在难民营的医院里遇到了宝如姐姐。”
“所以不是说做不好,关键是怎么做。我拿着南市难民营跟新加坡政府举例,想组织华商在难民营开设工厂,为难民提供工作机会,建议新加坡多给难民名额,被拒绝了。”余嘉鸿摇头,“我这是物伤其类,可政府的考量也有他们的道理,像港城这样下去,难民定会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
佣人刚将油渣老菜脯蒸老鼠斑端上桌,那股鲜醇的香气怡人。
乔启明好吃老鼠斑,年夜饭也要图个年年有余,蔡家招待亲家自然少不得这么一条鱼。
蔡运亨跟亲家说:“启明兄、嘉鸿,吃鱼,有些事,实在办不到,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乔启明夹起一筷子鱼肉,嫩白的鱼腩裹着琥珀色的油渣和深褐的老菜脯丝,送进嘴时先抿了抿,咸鲜中带着陈年菜脯特有的发酵香气,细品之下又有回甘。
岳宁看着乔启明:“爷爷,跟平时的清蒸比,哪个更好吃?”
乔启明又夹了一小块油渣送入口中,酥脆的油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香江大厨[八零]》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