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9章完(2/3)
小皇帝吸吸鼻子,将还在隐隐作痛的左手藏在身后,谨慎的问道,“太傅,小将军的父亲和您一样严格吗?”
能教出他们小将军那么好的孩子,肯定是个很厉害的人吧?
杨太傅哼了一声,“荀侍郎美姿容性沉静,肯定比古板严苛的老臣更得陛下喜爱。”
“太傅说的哪里话?”小皇帝立刻做正身子表明立场,“就算小将军的父亲特别特别特别好,朕心中最重要的依旧是太傅。”
不要吃醋不要吃醋,他是个念旧的好孩子,就算接下来和太傅一起教他读书的是小将军的父亲也没关系,他肯定和太傅感情更深。
所以下次犯错能打轻一点吗?
先前在朝会上说不该说的话是他不对,可是他本来就不知道该怎么当皇帝,实话实说还有错了?
朝臣骂他不战而逃有失天家风范,真到那个时候满朝文武又有几个能坚守京师?
就算他真的该骂,有资格骂他的也绝对不是朝会时骂他的那些家伙。
太傅都是退朝后才教训他,那些家伙凭什么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就毫不客气的朝他发火?是心虚吗?
他们最好期待京城不会真的被围困,真要有那一天看看最先弃城而逃的会是谁。
记仇.jpg
杨彪压下想要扬起的唇角,虽然知道天子是在哄他,但是能说出这些话已经足矣,至少说明他教导的是个爱憎分明的好孩子。
如果不满脑子都是“小将军心里有朕”就更好了。
杨太傅觉得天子对某个人念念不忘纯粹是见识太少,身为太傅不能由着事态发展,于是他准备让年幼的小皇帝多认识几个年轻人。
他儿子就算了,那臭小子比荀明光还讨人嫌,留在弘农老家都挡不住有人千里迢迢写信送进京城找他告状,来京城的话他更没消停日子过。
大司农士孙瑞之子士孙萌年方十五学问很好,光禄大夫周忠的从子前几日自庐江进京探望他,听说也是个卓然不群的好后生。
就算不能留在宫里给天子当伴读,让天子多见见其他少年才俊也没坏处。
……
城外军营,荀晔捏捏耳朵,“谁来求见?”
“光禄大夫周忠周嘉谋之从子周瑜。”贾诩摸摸鼻子,难得多解释了几句,“在下和周嘉谋略有几分交情,昨日外出小聚,那人提到从子周瑜对将军颇为倾慕,特意托在下为之引荐。”
荀晔尽量显得淡定如常,“快请。”
第98章 不当冤大头
*
周瑜小小年纪在江东已是名气斐然, 乃是找遍江东也难得一见的天纵之才,而如今和他一样难得一见的天纵之才还有一个孙郎。
孙策包袱款款前往豫州找他爹,没多久又写信接家人到豫州团聚, 事情看似合理,但是对周瑜来说非常不合理。
好友离开庐江时气势汹汹,就算后来知道了“虎父无犬子”“上阵父子兵”的传闻都是误会也应该是先回庐江, 而不是那么快就决定举家迁居。
孙家的家事他不便多问, 写信时提了几句得到的也只有“荀将军机智”“荀将军威武”“荀将军天下第一”之类的无脑推崇。
怎么说呢, 更不放心了。
孙家的底蕴不如世家大族, 教导子弟也无甚条理, 都是野蛮生长全靠自身, 有出息全家高兴没出息家里也养得起。
谁的好友谁了解,在周瑜眼中,他的小伙伴诚心实意满腔热枕,和人相处时没多少心眼, 就算吃亏也是毫不在意的一笑而过。
为什么他呼朋唤友出城游猎有那么多人愿意同行?因为他傻乎乎的吃喝玩乐全包。
倒不是说舍不得那些钱财请不起客,而是如此大方难免混进些不怀好意之人。
他能怎么办?他只能在出门的时候多留心周围的人, 免得好友被诓骗了还不当一回事儿。
说句不太谦虚的话, 别说和他同龄的好友不如他成熟稳重,便是已经功成名就的好友之父乌程侯在稳重方面也可能比不过他。
左思右想还是放心不下,那就找个借口去附近看看。
庐江周氏乃江淮一带的名门望族,周瑜的高祖父周荣是章帝、和帝两朝尚书令,从祖周景官至太尉封安阳乡侯, 与名士陈蕃、李膺等关系紧密, 门生故吏也称得上一句遍布朝野。
如今的周氏虽然不似当年显赫, 但族中依旧有不少长辈在京城和地方为官。
好友和孙家伯父带兵去支援东郡,京城又遭到匈奴于夫罗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三国]明君养成计划》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