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4章 腌鱼坊立(2/4)
在号子声中不断向堡外延伸,如同黑石堡伸向未来的臂膀;更远方,蔚蓝的大海波涛起伏,孕育着无尽的财富与凶险。
海风猎猎,吹动他们的衣袂,也吹动着码头上刚刚升起不久、绣着狰狞黑石图案的崭新旗帜。
腌鱼坊深处 - 精工区:
几间新砌、粉墙尚未完全干透的砖房,与外面露天场地的粗犷混乱截然不同。门窗紧闭,空气里弥漫着浓烈却层次分明的奇异香气——新鲜海鱼的鲜甜、秘制酱汁的浓郁醇厚、发酵虾酱特有的咸鲜微酸,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被高温蒸汽驱散的淡淡海腥味。此处,是专为府城、京师贵人打造的“细货”工坊。
玻璃罐装鱼罐头区:
两口大铁锅蒸汽翻腾,白色水汽弥漫。一锅内,精选的肉厚刺少海鱼(肥美的鲅鱼段、金黄的黄花鱼)在滚水中快速焯烫定型,去腥锁鲜。另一灶上,深褐色的秘制酱汁在小火下咕嘟冒泡,酱油的咸香、饴糖的甘润、少量新榨豆油的亮泽以及花椒、桂皮等香料的复合气息交织升腾,勾人食欲。
核心工序在长条案台:一排排晶莹剔透的玻璃罐(黑石堡玻璃工坊最新出品,厚薄均匀,透光无瑕)在另一口大蒸锅的沸水中翻滚蒸煮消毒,随后被铁钳夹出,倒扣在干净棉布上沥干水分,蒸汽氤氲。
数名戴着干净白布手套、口罩蒙面的女工(多为苏婉清从原苏家铺子精挑的熟手)动作麻利如飞。一人飞快将微温的鱼块紧密、美观地码入消毒好的玻璃罐;另一人立刻用长柄木勺舀起滚烫浓稠的酱汁,小心地注入罐中,首至完全淹没鱼块,接近罐口,动作精准,不留一丝气泡。
特制的软木塞(王木生带人用上好橡木日夜赶制)事先在融化的蜂蜡中浸透。第三名女工用木夹夹起滚烫的软木塞,迅速而稳准地压入罐口!滚烫的蜡液遇冷瞬间凝固,形成一道完美的、隔绝空气的密封层。,3/3.k?a¨n~s_h,u¨.\c`o-m_女工拿起每一罐,对着光线仔细检查封口是否严密无隙,蜡圈是否完整均匀,稍有瑕疵,立即返工重封!
靠墙的木架上,一排排封装完毕的玻璃罐在阴凉通风处静置。罐内,酱色的鱼块浸润在琥珀般透亮的浓汁中,透过晶莹的玻璃壁,诱人的色泽与形态纤毫毕现。一旁案上,印着“黑石堡秘制海鱼珍”字样和黑石图案的朱红标签己准备就绪。
虾酱发酵区:
数十口半人高的深色陶缸整齐排列,缸口蒙着细密的纱布以防蝇虫。缸内,是捣得细碎如泥的银白色小虾(浪里鲨部众熟知的近海特产小银虾、毛虾)与雪白的粗盐层层铺叠,正在时光与微生物的作用下悄然蜕变,散发出越来越浓郁的、勾魂摄魄的咸鲜气息。
王二牛鼻尖沾了一点深红色的酱汁,正与一个满脸风霜皱纹、却精神矍铄的老渔婆凑在一口新开的缸前低声讨论:“阿婆,您老刚说…再加点这个‘酒脚’(酿酒残留的酵母底子)进去,真能发得更快?味儿…味儿会不会太冲了?”
老渔婆咧嘴一笑,露出豁牙:“老婆子家传了几辈子的老法子!信我的,就加这么一小勺!”她比划着,“发酵快一倍不止!出来的酱啊,那个味儿,厚!鲜!回口还带点说不出的香!比你光傻等着强!”
巡查至此的吴水生(腰间己别上象征管事的小木牌),拿起一根干净的长木勺,小心地探入一口标记着“甲字三缸”的陶缸中,缓缓搅动。深红褐色的浓稠酱体被带起,散发出强烈而醇厚的咸鲜味,隐约带着一丝令人愉悦的发酵微酸。他舀起一点,凑近鼻端深深一嗅,又用指尖蘸取少许,放入口中细细品味,闭目片刻。随即在本子上快速记录:“甲字三缸,发酵廿八日,色呈深褐近赤,酱体浓稠挂勺,味极厚,咸鲜主导,微酵酸香,无杂味异臭,上品。可装瓶。” 字迹依旧歪扭,却异常清晰。
另一角落,几名女工正将吴水生判定合格的上品虾酱,用特制的长柄木勺小心舀入较小的、同样经过严格消毒的玻璃罐中(约拳头大小)。同样蜡封软木塞。标签“黑石堡极品虾醢”透着古朴贵气。
散装大缸区(露天):
与精工区的封闭洁净不同,这里是面向平民百姓的“大路货”主场。数十口半人高的粗陶大缸在阳光下排开,缸口简单覆盖着芦苇编织的席子以防尘。大量普通渔获(杂鱼、小虾米)只需抹足粗盐,一层鱼一层盐地堆叠压实于缸中,依靠盐分自然渗透防腐。
钱贵正带着两名账房,拿着册子挨个清点记录:“丙字区,大缸二十口,满装咸杂鱼坯,封存完毕!丁字区,十五口,腌虾皮,满!” 声音洪亮,确保每个角落都能听见。
林风与苏婉清步入精工区。浓郁的、层次丰富的鲜香立刻包裹了他们。苏婉清走到成品架前,拿起一瓶封装好的鱼罐头,对着窗外透入的光线细细端详。晶莹剔透的玻璃罐如同无瑕的水晶,罐内酱色饱满的鱼块浸润在清亮琥珀色的浓汁中,形态完美,诱人至极。她眼中闪过满意与期许的光芒。
“夫君,”苏婉清轻声道,指尖拂过冰凉光滑的瓶身,如同抚过珍宝,“以此等精工细作,装入明镜般的玻璃罐中…府城、京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铁火大明:百户的纸壳弹》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