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九章 朱家有开店的传统(1/2)
“宝和六家皇店是于正德年间,武宗皇帝身边太监刘瑾开设。^衫.疤/墈^书^旺, ¢蕪*错~内_容^除此之外,刘瑾还在京城内的鸣玉、积庆坊另建有酒肆皇店。
其馀如京城九门附近,通州之张家湾、京城西南的卢沟桥、运河要津临清,以及大同、宣府等北方的军事要镇等地,也都建有皇店。
不过最来钱,被皇祖神宗皇帝发扬光大的是宝和六店,也是内帑的重要来源之一。
其馀的皇店要么因为经营不善破落,要么被外戚勋贵和宗室求占了去,不了了之。”
魏忠贤连忙奉承一句,“皇爷真是知识渊博。”
“多读书就好了。皇店其实就是国朝初年的官店,一脉相传。
太祖皇帝承运兴兵,据金陵称吴王前,就在南直隶、浙江所属的州县,设有官店。
于是自此开始,我大明在南北两京、要津和边镇要城开设官店成为惯例。
比如景泰年间京城官店有和远店、福顺店、普安店。
弘治、正德、嘉靖年间,京城有仁字店、宝源店、吉庆店、福德店等官店。
宣府城,景泰年间都御史李秉、巡抚马中锡陆续奏请开有仁店、义店、礼店、智店、信店五店。
其馀如大同、蒲州、清河、通州、天津、山海关、开封等地,都开有官店。”
魏忠贤忍不住感叹:“皇爷,大明居然有这么多官店?奴婢真是想不到。”
朱由校“清点家产”时,看到宝和六店,顺藤摸瓜把内府和户部在册的皇店、官店全部清点了一遍。
看着那些店的数目以及店家来龙去脉的讯息,朱由校忍不住感叹。-零`点?墈_书! /嶵?歆_蟑?节!耕+歆¢快¢
古人也不傻,很多现代意识早就冒出来了,许多现代方法也早就在用。
只不过他们往往是灵光一现,觉得这个法子很好用,拿来就用。
受限于时代,无法通透地明白其中的原理,所以使用过程出现问题,不知道如何调整,也不知道如何完善,逐渐废弃。
“太祖皇帝开设这些官店,一是刺探各地情况,二是征收商税。
洪武年间,太祖皇帝下诏改在京官店为宣课司,府州县官店为通课司,直接把此前的官店变成课税衙门。
永乐年后,天下承平,后续开设的官店刺探职能逐渐消失,除了课税之外,还充当牙行、塌房”
“皇爷,塌房是什么意思?”
“塌房就是仓储。官店把仓库出租给商家,用于停贮商货,然后商家给官店缴纳塌房费税。”
朱由校也没有想到,明朝的官店居然这么发达,不仅有店铺功能,还有集市交易所、仓库等功能,简直就是明朝版“招商开发区”。
魏忠贤却想到另一方面,“皇爷,这么多皇店和官店,占据要津,这能赚多少钱?”
“都荒废了。”朱由校站起身来,甩了甩袖子。
“各处的皇店官店稍微赚点钱,就有勋贵要,外戚要,宗室要,大臣致仕的时候也上疏乞要。
然后可能有勋贵大臣获罪,被罚没入官,然后又转手,东转西转,生意好的都成别人家的,剩下的都是别人不要的。
现在除了宝和六店,其它的皇店官店大多都凋零衰败。
不过你这次出京巡盐,朕准备让你把皇店扩展一下。,d,a′w~e+n^x`u¨e~t_x¨t-.\c^o`m^”
魏忠贤眼睛一亮:“皇爷想让两淮和长芦的盐,让宝和店专卖?”
朱由校没有回答,而是转到另一个话题:“袁世振立‘纲盐法’,倒是解了朝廷缺银的燃眉之急,也缓解了盐业贩卖不畅的问题。
但是治标不治本。
更重要的是,从此后淮盐收盐、运盐、贩盐都不操持在朝廷手里,完全商业化。
从某方面来说,这算是一种进步。
但是我们无法忽视人的贪婪。
那些纲商们‘永占盐窝’,盐业经营权可世代传承。
官府给他们划定纲岸(法定销售区)、管制盐价并掌控盐引发放,意图通过纲商实现食盐流通的全程管控。
看上去象是商业化了,但实际上又没有完全商业化,反而拢断。
但是在朕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上去朝廷收到盐税了,但盐务最大的利润,其实还是被纲商和地方侵吞了。
在朕看来,纲盐法本质就是让出大部分利润,以便让朝廷能顺利分到小部分利润作为盐税。
与其如此,还不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天启大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