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1章 明码标价(3/4)
,示意手下继续说,跳过方腊焚粮这件事。
账目官看了陈绍一眼,继续说道:“如今米价每石约2500文,六百万石,就算是一千五百万贯”
说完,他看向陈绍,询问他同不同意。
其实大宋的粮价,也是这几年打仗太多升起来的,北宋初期(如端拱二年)因粮贱出现“斗米十文”极端低价,当今却因战乱通胀,粮价飞涨。
陈绍知道他往低报了,他自己来之前,早就算计好了,心里也有一根红线。
“都是熟人。”陈绍推了推眉心,“两千万吧。”
谭稹直接站了起来,这笔钱绝对要锱铢必较,因为朝廷如今最大的难题就是财计。
为此,甚至不惜要对禁军动手了。
这是很大的魄力,禁军的问题,历代皇帝宰相都知道,谁也不敢动。
也就赵佶和蔡京,一个是大宋开国以来君权最重的皇帝,一个是相权最重的宰相。
他俩才敢试一试。
“绍哥儿,不要狮子大开口。”
“那就一千八百万贯,我不是收钱,我自己还要买卖换算,左右都是些死人的东西,此番平叛,我可没问朝廷要一文钱!”
宇文虚中懵了
他有些疑心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这两边刚开始还说些冠冕堂皇的官话,遮掩着那些小心思,暗地里拉扯。
怎么一下子就彻底放开了讨价还价了。
如此大事,在他们嘴里,就如同集市上货郎与买家争吵一般。
思来想去,他的思绪落在陈绍那句‘都是熟人’上。
陈绍是胜捷军出身,或许这就是他们胜捷军内常态吧
宇文虚中自问绝对算得上忠君爱国,他一心为大宋江山社稷着想,但是为人并不迂腐。
什么事都追求光明正大,在他看来绝无可能,只要是对国家有益,他可以容忍一些腌臜算计。
就象这一次,若不是西北的陈绍率骑兵将乱民驱赶至杭州,一旦他们扩散开来,还不知道要耗费多少钱粮。
而且陈绍要的其实真不算多
这次打方腊,陈绍是主力,他的骑兵所向睥睨,充分发挥了骑兵的优势。
当然也是欺负南人没经历过骑兵的毒打。
须知六百万石的漕粮,听上去很多,每年朝廷都要拿出两倍来,供给禁军
说是有六十万的禁军,实际上这些钱粮,仅有极少的一点,落入禁军大头兵的嘴里。
其他的,都被各方牛鬼蛇神给瓜分了,他们就如同吸血虫一般,趴在大宋的身上猛吸。
只要陛下和蔡太师,整饬禁军财计的事能做成,每年省下的军粮,就够支持伐辽大军吃十年的。
宇文虚中尽量让自己适应一下这种局面,他暗暗提醒自己,你可不是不识变通的人,他们也是为了平叛,总比打不赢要好。
眼看气势上被陈绍压制,谭稹干脆推开了账目官,自己上阵和陈绍砍价。
两边时而言辞激烈,争锋相对;时而唉声叹气,故装可怜;还时不时畅想以往,回忆感情
嬉笑怒骂,收放自如,让宇文虚中也有些佩服。
最后两边终于敲定在一千七百万,外加胜捷军完全撤出横山的几个堡寨;陈绍答应了对珠宝、字画、金银、药材绝不压价,而且照单全收。
这其实也帮了谭稹的大忙、
他打这一仗,所获自然颇丰,但是运回去折现,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了。
陈绍既然能全部吃下,谭稹也乐于做出点让步,毕竟批发和零售不是一个价。
这就是权奸和藩镇的区别了。
你童贯、谭稹甚至是蔡京、梁师成,权势再大,你也是在体制内,有条条框框的规矩,有其他各种势力。
想要消化掉如此大的财物,需要各方势力扯皮、妥协、分赃费事着呢。
而陈绍,可以直接让治内的商队,为他效力。在定难五州,没有人会跟他为难。
只需要给好处,开方便,付点酬劳即可。
于是,在百废待兴的杭州城,开来了一艘艘的商船。
他们专业且高效,估价、记账、装船、运输
陈绍这边,也根据完成进度,一个个上缴俘虏。
方腊手下,也有一些人才,但是大多战死了。
随着他逃出来的,都是些亲戚,歪瓜裂枣。
俘虏方腊之后,他发现真实的方腊,远没有传的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