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我的饭馆通北宋 > 31 弟子愚钝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31 弟子愚钝(1/2)

目录
好书推荐:

吴、谢二人重回厨房。¢1/3/x′i`a/o?s/h\u?o`..c?o!m*

宋代是我国饮食文化史上从一日两餐制向三餐制转变的重要阶段,士大夫阶层与富人群体已普遍实行三餐制,而普通民众仍保持着早晚两餐的传统饮食习惯。

吴记川饭只是一家无名小店,罕有士大夫和富人问津,食客多是本地的贩夫走卒和慕川味而来的蜀地旅人,中午虽然营业,料想不会有多少客人。

主要做的还是川味饭馆的生意。

昨天一共卖出去三十多份盖饭,其中一半是回锅肉盖饭,另有四分之一是鱼香肉丝盖饭,这两道大热菜当然要提前多备一些。

“且看仔细。”

吴铭执刀示范,手起刀落间,不足3公分厚的二刀肉片片剃下。

“回锅肉的肉就切成这种厚度,一份的量大概是这么多”

谢清欢听得格外认真,越听感触越深:细!太细了!

她自诩饮食还算精细,可今日见了师父对食材的处理,才明白何为细致。

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规格,连姜片该切多厚、葱白要留几寸都有讲究。即便是同一种食材,在不同的菜品里亦各有章法,就连炝锅的葱末和调味的葱段都分得清清楚楚。

谢清欢本欲向师父请教“莴苣炒肉丝”的做法,可她忽然意识到,她和师父之间的差距不在于特定菜式的技法差异,而在于理念上的不同。¨b/x/k\a~n.s`h*u_.¨c.o\www.

这不是学会一两道菜就能解决的问题。

当从头学起,循序渐进,方是正途。

她接过厨刀,遵照师父的示范,一丝不苟地将各色食材一一切好。

“不错。”

吴铭语气淡淡,心里却乐开了花!

牛哇牛哇!才看一遍就能完美复刻,简直是天生当厨娘的料!

看来用不了多久,她就能胜任配菜师这个岗位了。

谢清欢同样暗自惊诧。

她注意到厨房里的肉类食材以猪肉为主、鸡肉为辅,竟全然不见羊肉的踪影。

此处莫非不是东京城?便是南方市镇的食肆,也断不至于完全弃用羊肉。

最令她惊异的当属厨房里诸多的陌生食材。

那鲜红的带有辛味的条状物她之前以为是茱萸,师父却道:“此物名为辣椒,切制时切忌揉眼,其辛辣程度远胜茱萸。”

师父所言不虚,光是凑近闻了闻,便辣得她吐舌头。

亲自执刀切段时,刺鼻的辛气更是直冲鼻腔,其烈度胜过茱萸何止百倍!

另有状如卵石的土黄色菜蔬,师父称之为“土豆”,称其与山药类同。~x`w′d+s*c-.?c?o¢m*

山药她是知道的,可她完全看不出这二者间的类同点。

这个叫土豆的东西浑圆而无棱角,表皮粗砺,切削时触感脆硬,全然不似山药的粘滑质地。

更不同的是用法,山药多用于熬煮羹汤,师父却命她将土豆切作细丝,显是要入锅快炒。

还有那又圆又红的“西红柿”、那据说不易煮熟的“四季豆”,那黄不溜秋的“南瓜”

她敢打赌,这些稀奇古怪的食材绝不是东京所产,甚至不是大宋所产!

可大宋没有的东西,师父的灶房里何以会有?

定是从天上带下来的!

师父果真是下凡历练的灶王爷!

她正胡思乱想着,忽有人语声传来。

谢清欢刀锋微滞,辨出是师公的嗓音后,当即垂首专注于案上的活计,刀砧相击声清脆连贯,将门外的动静隔绝于耳。

非礼勿听,圣人的教诲不可不守。

过不多时,吴建军推门探身询问:“来了两桌客人,都要点东坡肘子。咱今天是不是没有备这道菜?”

吴铭给出肯定回答。

昨天一时兴起做了俩,全靠忽悠才卖出去,这般费时费力又不讨好的菜品,自然要移除菜单。

吴建军出去和客人反馈,不多会儿又返回灶房,撕下两页点菜单“啪”地按在案头。

吴铭拾起笺纸念道:“回锅肉两份,鱼香肉丝、肝腰合炒、炝炒凤尾、炝空心菜各一份。”

“师父果然神机妙算!”

并非溜须拍马,谢清欢确实惊到了。

早在客人点菜之前,师父就已让她备好回锅肉和鱼香肉丝的食材,这不是神机妙算是什么?

没出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的饭馆通北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