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3章 鸟铳和长矛(2/2)
估计除了精锐边军以外,地方明军所用的长矛普遍破甲能力不足。
别说后金兵的精良铁甲,就连他们的布甲有时都捅不穿。
何况,后金兵精锐的马甲、巴牙喇、葛布什贤超哈营们。
他们往往身披二重甲甚至三重甲作战。
卢方舟心中理想的长矛有清晰的标准:
矛头需加大加厚,采用“透甲锥”形制,西棱或三棱的锥状设计,专为破甲而生。
刃部还要开出血槽以减轻穿刺阻力,并且使伤者持续流血。
枪杆长度则控制在一丈至丈二之间(3.1-3.7米)。
既保证刺击的冲击力,又兼顾步兵握持的灵活性。
这样的兵器显然无法依赖外购,必须自主打造。
但现实难题紧随其后,郭云涛此次采购了一千斤生铁。
以他的估计,按照自己的要求的话,这一千斤生铁打造不了多少鸟铳和长矛。
更不要说,他还想要打造大量铠甲。
这又带来了缺乏生铁的问题,今后要使用的生铁肯定需要自行生产。
若全靠外购,不仅耗资巨大。
在这乱世之中,有时有钱也未必能买到足额材料。
他捏紧眉心,强压下翻涌的焦虑。
“饭要一口口吃,事情要一件件做。”
他在心底默念,目光转向厅中六个局促的铁匠。
郭云涛从龙门卫带来西名,加上卢家庄原有两名,共六人。
“你等可会制鸟铳?”
他首入主题,将对火器的要求详细说明:
管壁要厚、火门精准。
六个铁匠面面相觑,最终一名三十余岁、名叫徐平宁的铁匠抱拳开口:
“小人曾随表哥打下手。若论制铳高手,非我表哥徐才春莫属。
他在龙门关堡做匠头多年,定能造出大人要的鸟铳。”
卢方舟听了一喜,原以为高手在州城工坊,竟不料藏于龙门关堡这样的千户所。
更妙的是,他与龙门关堡守将段存志相熟,明日便可亲往“挖角”。
继而问及长矛与铠甲的打造,仍是徐平宁应答:
“长矛只需备好料,做个模子便能量产;铠甲虽工序繁杂,但若铁料充足,时日充裕,也非难事。”
其余铁匠纷纷颔首认同。
不想错过《明末逐鹿:从百户到天下的逆袭》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