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62(1/1)
leon,我可以给你画幅肖像吗?”
第23章 担心你会融化。′k!a-n!s`h′u^c_h¢i,./c+o\m¢
23
李絮已经很长一段时间, 没有正经画过油画肖像了。
事实上,自二十世纪末以来,意大利和法国那边画油画的人就明显变少了许多,画得好的大师更是寥寥无几。
即便是采取了油画这种形式, 艺术家们多数也会融合新鲜的技术、材料与视角, 倾向抽象表现主义风格, 尽量避免古典的写实标签。
如今一般公立美院都不会再开设油画技法的课程, 除了读绘画方法论的,其余只会有几节理论课, 再加一点点实验课。教授不会在技法上指导你,也不会在风格上限制你,只会鼓励你随心所欲地使用各种媒介与表现手法。
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更是格外注重当代艺术的发展。
李絮选的新语言表达专业,在本科的时候,入学考试重心还会稍稍侧重于从古希腊到新古典主义这段艺术史, 作品集也会充分考量学生的基础练习与理论水平。?6,1-看.书.网_ +追?最¢新¨章¨节,
到了研究生时期, 重心则完完全全偏向从立体主义至今的这段当代艺术史,作品集也更加看重装置、概念、行为等方面的创造力。
不知是天性使然,还是受当代艺术的脆弱性影响, 李絮的审美,总是介于一个岌岌可危的矛盾平衡点。
她崇尚简洁,向往稳固,却常常会觉得, 全人类, 最迷人的本质其实是脆弱。
像换季的落叶。消融的冰。透明的卵。薄薄一片的蝉翼。
或者稍纵即逝的焰火。仓促的记忆。短暂的快乐。说出口, 即瞬息万变的承诺与真心。
又或者, 生命本身。回归于自然的刹那。被泥土吞咽的安定。美被焚毁之后,徒留一地的闪闪发光的碎片。
有一双眼睛, 同样给予她这种矛盾的美感——
“你虹膜的颜色,在日光底下看起来更浅了。·3!0-1^b+o′o+k`..c!o-m*”
静谧的春日午后,彼此一坐一立,挨得极近。
李絮站在言漱礼面前,稍稍低着头,双手捧住他的脸,一寸一寸望入那片剔透琥珀,一寸一寸反复仔细摩挲。
“担心你会融化。”她没头没脑,喃喃地说。
言漱礼坐在琴凳上,脊背抵着黑白琴键,骨节分明的手掌扶住她脊背。一言不发,难得展现出近似温和的一面,配合地微微扬起下颌,任她自上而下地垂眼观察自己。
十分钟之前,李絮提出要给他画肖像的请求,他勉为其难地分出时间,矜持且宽容地同意了。
家里没有符合她需求的50*50小尺寸木框,也没有多余画架。在她犹豫要不要撤回请求的时候,他直接列好清单,让助理买好了送过来。
百无聊赖等待的过程中,李絮让他坐在钢琴边,柔软的手指像云朵一样,软绵绵地落了下来。
与往常截然相反的视线高度差,令彼此审视的角度,实现了一种微妙的转变与反差。
“你眉骨好高。”
李絮收起平日里那副漫不经心的姿态,将力度与速度放得很轻、很缓,似在欣赏一件昂贵的艺术品,不忍在上面留下任何痕迹。
“下睫毛好长。”
小巧的一只手遮住日光,为他眉眼投落阴影。
言漱礼唇线抿平,没有说话,被浓密睫毛包裹的浅瞳倏尔变得暗而深邃。
李絮没有留意到,专心致志地描绘着细节,双手顺着他轮廓向下滑,经由触摸,得出可有可无的结论,“鼻尖是凉的。”
言漱礼呼吸微重,英俊的面庞不自在地微微紧绷,视线状似不经意地垂落片刻,复又重新抬起。
“不用对照着画吗。”
他声线低而磁性,终于开口发问。
即便对美术不感兴趣,但基于学校的课程安排,他也上过几年基础课。一般而言,画肖像都会需要模特长时间坐着配合,方便创作者比对光影细节。再不济,也会留视频或照片,边看边画。
“不想浪费你太多时间。”李絮眼底水光浮动,声音很轻地解释,“况且,我更习惯用眼睛记住。”
“你能记住多少。”言漱礼没有移开视线,静静望入那双漂亮黑瞳,“又能记住多久。”
“别小瞧人。”李絮似真似假地笑了笑,“我记性很好的。可能会到吓你一跳的程度。”
轻飘飘的云朵往下落。
言漱礼还穿着今早外出时的那件衬衫。但温莎结拆了,顶部纽扣解开两三粒,慷慨展示修长的颈部线条。
李絮顺着敞开的缝隙,毫不客气地将手滑了进去。
言漱礼睫毛向下垂了垂,揽她的手不动声色换了个方向,不太用力地箍住那片柔韧的腰肢。
“喉结长得也漂亮。”李絮喃喃低叹,“像松科植物的果实。”
为了能够更低下去,观察得更仔细。她改变重心,一边腿站立着,另一边单膝枕到他腿上。
不想错过《荡失》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