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章 怀璧其罪(2/4)
取回去,休怪我自行处置。
”
任青媞不堪挑逗地在他怀内抖颤,脸红似火的道:“冤家呵!你”刘裕将她整个人抱起来,抛回帐内床上,哈哈笑道:“如我今晚回来仍见到你,我会把心佩挂回你的颈上去,勿怪我没有先作声明。
”
再打个哈哈,头也不回的扬长去了。
疾奔近两个时辰,拓跋圭终于下令停止前进,战士们立即散往四方,占据战略性的丘岗,形成防御性的阵势。
庞义和高彦对拓跋族战士的效率感到惊讶,更增加了信心。
这批人数在三百许问拓跋圭的精锐亲兵团,不单人人骠悍勇猛,骑功了得,最使人激赏处是有高度的团队精神,配合上无懈可击。
燕飞却丝毫不以为意,若非如此,拓跋圭早在苻坚手下大军的追捕围剿中,死去十多遍。
拓跋圭与燕飞并骑驰上一个山头,庞义、高彦和拓跋瓢跟在后面。
一座城池,出现在前方三里多外一列丘陵上,城墙依山势而筑,形势险要护河环绕。
在落日的余照中,尤突显其雄伟辉宏的气象。
庞义和高彦看得倒抽一口凉气,心忖若以三百人去攻打这一座山城,不论拓跋族战士是如何勇敢和强悍,与以卵击石并没有任何分别。/l!k′y^u/e·d`u¨.^c~o?m+
拓跋圭和燕飞甩蹬下马,其它人随之。
拓跋圭凝望暮色中的山城,叹道:“平城啊!你的真正主子终于来哩!”
众人感受到他话裹的语调透出的深切渴望和企盼,就像沙漠中的旅者找到水源,拓荒者经历万水干山后寻得丰沛的土地。
平城不单是拓跋鲜卑进入中原的踏脚石,更是其争霸天下的起点。
一旦进占此城,即走上不归之路,拓跋族将公然与慕容垂决裂,不再是慕容燕国的附庸和马奴,而是逐鹿中原的竞争者。
拓跋圭沉声道:“汉高祖七年,高祖刘邦亲率大军远征匈奴,遭匈奴王伏击于平城,被困于此达七日之久,后赖厚赂匈奴王冒顿之妻,始得脱身,此战令平城名传天下,直至汉武帝出,方击败匈奴,重振汉朝声威。
”
庞义和高彦暗感惭愧,想不到拓跋圭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比他们还要熟悉。
燕飞默然不语。
拓跋圭却似是满怀感触,续道:“长城内是农业民族的势力范围,长城外是草原游牧民族的地盘,谁的力量大一点,便会越过长城,侵占对方的土地。
长城不但代表着农业民族和草原民族的分隔线,更是双方力量和策略的象征,以及对外政策须考虑的重点。
”
庞、高两人对拓跋圭有进一步的了解,此人确是不凡之辈,不但高瞻远瞩,且能以一个宏观的角度去看事情,如此人才,即使在南方中原文化荟萃之地,亦属罕有。
现在正是长城内以汉族为主的农业社会衰颓的当儿,战祸连绵、政治动荡,长城外的民族纷纷翻越长城进入中土,建立政权。
而拓跋圭有此一番说话,正因他准备率领族人翻越长城,参与眼前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争霸之战。
燕飞淡淡道:“在中土的历史上,草原民族越过长城是从来没有休止的情况,可是顶多只能扰攘一番,却从未试过能统一天下。
”
拓跋圭仍目不转睛地盯着平城,似要透视内中的玄虚道:“因为当草原民族进入长城,不仅获得大量的牲畜,更得到众多的人口,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经济,再不足以维持统治人民的生活,不得不从草原民族的经济,转型至农业生产,亦因此而逐渐丧失草原民族的战斗能力。
更致命的是入侵的统治者在思想和习惯上仍未能摆脱草原民族的方式,与中土汉族有民族间没法解决的矛盾,在民族的仇恨和对立下,只能以失败告终。
”
庞义忍不住道:“拓跋当家之言深具至理,可是这些问题实非三言两语可解决,且似为非人力影响可以左右的必然发展。
为何听当家的说法,却似能与众不同呢?”
拓跋圭哈哈笑道:“说得好!因为我比任何人都准备充足,早从游牧民族转化为半游牧半农业的经济,兼得两者之长。
”
接着似重重舒出紧压心头的一口闷气,徐徐道:“平城和雁门,将会成为我在长城内最重要的根据地,使长城内外尽归我有,建立起跨越草原民族和中土农业民族的通道和桥梁,使别的草原民族不能递补进驻我们在长城外的土地,令我们不用有后顾之忧。
而在这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边荒传说》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