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崇祯崛起: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百五十四章(2/3)

目录
好书推荐:

于是,吸取了之前的那些经验教训,崇祯这次新朝一开始,他就把全副的心思全都放在了村里,放在了农业上。

而且,随着之前大明的灭亡,崇祯的那些浮躁动荡也都好了很多,踏踏实实做事,自然也就出了结果。

等崇祯将自己一连串,成体系的想法讲出来,朱元璋惊讶了。+l!u′o·q!i-u/y!d!.*c^o+m+

听了这番话,朱元璋才发现,自己这个后代,居然当真是有着自己一套很完善的执政体系,而不是如他之前猜想的乱碰运气。

而且,这个思路,听起来当真务实而切实。

于是,朱元璋问道:

“小子,你对你这农令体系,抱的期待如何?”

“太祖,说实话,之前的村令体系,其实多少带点误打误撞的意思在里面,但是农令体系,这是我精心构想之后的结果,甚至可以说村令体系,很大程度是在为农令体系铺路!”

从农令体系将太祖吸引了过来,崇祯就知道,他寄以厚望的农令体系,应当是成功了。

正是因此,他讲述起自己的心路,也便更加豪放,直接将被太祖评为安邦立国之用的村令体系,称为了铺路砖。

“你为我仔细讲讲你的具体构想吧。”

朱元璋对崇祯的这个说法,并没有做评价,而是具体问起了这农令体系到底是什么样子。

仅仅崇祯之前讲的那些,朱元璋尽管也认可,但是却很难想象,找个有经验的老农来教导村里那些农事上的后进,竟然就能让国运这般增长?

这其中,定有其他奥秘。

崇祯对太祖自然不会隐瞒,于是,他习惯性拿起笔墨,一边在白纸上写字,一边开始细细讲述:

“首先”

朱元璋不清楚农令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居然能比有那么多效用的村令体系还要更好,崇祯自然就专门在这一方面为他进行解答。

而这一块,首先要说的就是,崇祯之所以做出这样决断的认定,所依据的现状,或者说数据是什么样。

正好执笔监理政监崇祯都放在周遭,崇祯便直接命令内侍,将相应的文书等内容直接摆在台面上,然后据此讲解。

而这其中,就有具体耕种的利用率这个问题。

因为耕作能力以及农具等等的缺失,这一块的问题,一一展现出来之后,朱元璋才知道,原来这一块居然都有这么大的问题。

毕竟,在朱元璋时期,人都不多,重要的是如何将土地更多地耕作起来,而不是考虑精耕细作。

在那个时候,连将现有的土地全部种上都不容易,自然也就不那么需要考虑这些东西。

王朝刚刚建立的初期,必然都是鼓励耕作,鼓励多生。

毕竟,那个时候,全都是人少地多的局面。

现在的大明,其实和王朝末期到王朝除建时差不多,因为连年的战乱、饥荒乃至瘟疫,大明的人口数量可谓是一路下降。

也就是此处是京城,否则,崇祯首先要做的,必然还是找到足够多的种田人手。

当然,尽管如此,农令此体系仍然相当有用。

此时类似王朝初期,田地与人相比已经不再过少不错,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能够建立起精耕细作的体系,让田地产生更多价值当然更好。

这就等于提前做好了之后很长时间的道路规划,让之后数代,乃至十代的皇帝都不需要担忧农作这一块的事务。

毕竟,王朝初期确实只要把土地分给百姓就行,甚至分地不均都没问题,一样可以出产足够养活天下的粮食。

但是这不是君王的能力,而是王朝初期都会有的情况。

听了崇祯讲述,那些被选出来,能够担任农令的百姓,所具备的能力之后,朱元璋连连点头。

他确实是从底层百姓一路杀到登基,但是现在的朱元璋终究还是离百姓太远了。

此前的他,以为这些所谓农令,不过就是些老农,经验更足些罢了,但是看了那些文书,他才知道,原来农业一道,竟然也能有人走得出类拔萃。

“好,此令,确实很好!”

听完讲述,朱元璋再次称好,但是,却没有说其他东西,并未再给崇祯许愿的机会。

此前的朱元璋,都是把崇祯当成一个小孩子一样看待。

尽管崇祯已经三十多岁,但是在朱元璋看来,却仍然是一个需要教导,需要培养的孩子。

而且,还是一个已经败过一次家,所以这次需要更加小心仔细看管,不要让他再把家给败了了孩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崇祯崛起:我祖宗朱元璋没死!》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