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4章 曹文轩(2/3)
好书推荐:
地复苏。
山下的油绿麦浪,田间的鹅黄新芽,山腰上星星点点的嫩绿……这一切,在周遭无边无际、令人窒息的土黄色荒漠映衬下,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却又赏心悦目的画卷。干裂的风似乎在这里也变得温柔了些,卷动着泥土和青苗混合的气息,带着一种欣欣向荣的、近乎倔强的甜香。站在这山顶,曹文轩胸中那股因灾年而生的沉闷郁气,仿佛也被这铺天盖地的绿意涤荡一空。这不是神迹,却胜似神迹!是人力与自然抗争、并顽强占据上风的明证!目光投向村外那片喧嚣蒸腾之地——十里工业区。砖窑的火光即使在白日也隐隐透出橘红,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号子声、夯土声汇成一股沉闷而有力的声浪,远远传来,撞击着耳膜。这哪里是寻常乡野?分明是在这赤地千里的废墟上,硬生生用人力、用砖石、用炉火,浇筑起的一座希望之城!更别提那支在他手下日渐成型的队伍——“长治矿业保安队”。二百条汉子穿着簇新的土布短打,顶着能把人烤化的日头,在石头那炸雷般的吼声里,一遍遍操练着突刺、队列。动作或许还带着生涩,汗水浸透的后背绷得笔直,但那眼神里透出的光,是乱世里最稀缺的东西——秩序和盼头。这纪律,这精气神,哪里是看家护院的乡勇?分明是蛰伏的爪牙,是这方小小堡垒悄然磨砺的利齿!这一切的背后,需要多少银钱淌水似的泼出去?需要怎样一股子破釜沉舟的魄力去驱动?又需要何等精细的筹算将粮秣、人工、物料像齿轮一样严丝合缝地咬合运转?这绝非一个普通乡绅或商人能玩得转的棋局。初见林永年时,只道是潞安府里一个眼光稍好、为人还算厚道的布庄东家。如今看来,自己这双自诩阅人无数的眼睛,怕是也被这乱世的尘土蒙了光。能在饿殍遍野、人心惶惶的当口,毫不犹豫地调动巨资,像贪食的貔貅般吞下三千石陈粮,将家族存亡的砝码重重押在囤积居奇(不,在这灾年,这分明是活命的根本!)之上,这份决断的狠辣与担当,已远超寻常商贾的范畴。更难得的是他身上那股子气度,既无暴发户的骄矜,也无守财奴的吝啬。在工地上,他能挽起袖子和泥瓦匠一起搬砖,汗水糊一脸也不在意。对着匠人师傅们提出的难题,他听得认真,眉头紧锁地琢磨,该加钱加钱,该改图改图,毫不含糊。对自己这个半路投效的“保安团长”,更是倾力支持,要枪给枪,要人给人,那份毫无保留的信任,让人心头滚烫。赏罚分明,言出必践,竟隐隐有了几分“筑巢引凤”、聚拢人心的雄浑气象。曹文轩心底暗自凛然:此人的心,早已不在那几尺布匹之上,他图的,是于这崩坏的时代里,硬生生再造一方乾坤!这绝非池中物,只待风云际会。然而,真正让曹文轩感到自己仿佛闯入了一盘迷雾缭绕、落子无声的奇局的,却是那个小小的身影——林砚。五岁的孩童,身量尚不及桌腿高,眉眼间稚气未脱,笑起来露着豁牙,一派天真。可就是这稚童,每每让他这自诩见多识广的留洋生,感到一种近乎荒诞的错位与深不可测的寒意。那神俊非凡、野性难驯的海东青“小妖”,在他一声呼哨下便如臂使指,锐利的金瞳俯视众生,却独独对这小主人俯首帖耳,温顺得如同家鸽。那暗金色皮毛、筋肉虬结、行走间自带百兽之王威势的豹子“刺客”,在他腿边蹭来蹭去,喉咙里发出满足的呼噜,眼神温顺得近乎谄媚,哪还有半分山林霸主的凶戾?这绝非寻常孩童与宠物的亲昵,更像是一种……源自血脉或灵魂深处的绝对统御!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的“运气”,或者说,他那双仿佛能看透地脉山川的眼睛。大旱之年,多少经验丰富的老农对着枯竭的泉眼欲哭无泪,他却能领着人,在那看似绝无可能的山坳里,硬是掘出汩汩清泉,解了万亩焦渴秧苗的性命!漫山遍野寻宝,别人或许能撞大运挖到几株草药,他却能精准地找到成片濒临枯死的潞麻,采下那金贵的种子,为未来的织布厂埋下根基;一次是运气,两次是巧合,三次呢?曹文轩绝不相信这是孩童懵懂的顽皮探险能解释的。还有那晚的谜语之战,四道谜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最后那道“什么瓜不能吃”,看似简单却刁钻至极,将“瓜”字玩弄于股掌之间,那份心智的机巧、布局的精妙,简直像浸淫此道多年的老手!他看林砚的眼神,已非单纯的喜爱,而是混杂着惊异、困惑,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敬畏。这孩子身上,仿佛笼罩着一层无形的“势”,林家村这勃勃的生机,那些堆叠的粮袋,轰鸣的窑炉,操练的保安队……这一切喧嚣与忙碌,都隐隐约约,以这小小的身影为轴心,在缓慢而坚定地旋转、汇聚。他是这盘看似由林永年执子的大棋上,一枚最灵动、最神秘、也最关键的“活子”,是深藏水下的暗流,是驱动这艘乱世孤舟的、看不见的风帆。曹文轩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深邃:效命于此,或许真能在这崩坏的时代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在民国种田的日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