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1章 两石(1/2)
好书推荐:
第二天,苏婉贞决定去麦田看一下情况,于是拉着林砚,让他带路。.q!i`s`h′e\n/x·s..!c,o_m·
通往村外麦田的小路,踩上去酥松,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泥土和新生植物的清冽气息。林砚牵着母亲苏婉贞的手,踩着田埂,来到了村里的麦田边。苏婉贞的脚步猛地顿住了。饶是听丈夫和公爹描述过,亲眼所见仍是另一番冲击!眼前是望不到边的浓绿,那麦苗一株株挨挤着,叶片宽厚油亮,根茎粗壮得不像话,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近乎纯粹的光泽。整片田地像铺了一层厚墩墩、生机勃勃的绿绒毯,沉甸甸地压在地垄上。她忍不住蹲下身,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拂过一片麦叶。叶片肥厚,颜色是那种饱吸了养分后呈现出的深油绿色,脉络清晰有力,在晨光下甚至能看到叶片表面一层极其细微的、仿佛油脂般的光晕。苏婉贞站起身,极目远眺。那绿色似乎更加浓郁,更加蓬勃。晨风吹过,整片麦田泛起柔和的绿色波浪,叶片相互摩擦,发出极其细微的沙沙声,仿佛在低语着生命的活力。“真是……神了……”苏婉贞喃喃自语,心中的震惊久久不能平息。这麦苗的长势,已然超出了她所有的经验和认知。她看看身边一脸理所当然的儿子,再看看脚下这片长势喜人、生机盎然的麦田,只觉得这林家村,自从砚儿回来后,似乎就笼罩在一种难以言喻的福泽之中。+3+5_k+a.n¨s+h+u-.′c′o!m¢忽然一个念头忽然冒了出来,她停下脚步,低头看着身边儿子。“砚儿,”她语气带着点不经意的试探,“你说要是咱们去趟晋城你姥爷家,你能不能也像在这儿似的,给他们也找个这么好的水源?让他们那的庄稼,也长得跟咱家麦子似的?”林砚眨巴着大眼睛,认真地想了想,小眉头微微蹙起:“姥爷家的田地在哪里啊?我没去过呢,不知道那边的山是什么样子。”他歪着小脑袋,似乎在努力想象晋城的山水地貌。苏婉贞的心微微提了起来,带着一丝期待看着儿子。实际上他的水脉勘察能力是可以在林家村之外使用的,但是不知道外公家的农田所在地,会不会有地下水脉经过,所以他不敢打包票。只是母亲的请求,他也不能推脱,必须安排!只见林砚的小眉头忽然舒展开,小手还煞有介事地比划起来:“不过娘!我觉得吧,这事儿可以试试先找水源。但是麦子不行,”他小脑袋摇了摇,语气很认真,“得等咱家地里这批冬小麦收了,做成种子。到时候,让姥爷家拿他们外面收的普通麦子,来换咱们家的好种子回去种才行!”“换?”苏婉贞微微一怔,柳叶眉轻挑,有些意外地看着儿子,“什么换法?砚儿是觉得咱家的麦种好,不能白给姥爷家?”她以为儿子是舍不得家里的好种子。.精??±武×,%小_?说+网[? {~(更>×\新(?[最,?<快<,林砚没有直接回答母亲的疑问,他蹲下身,小手轻轻拂过田垄边一株格外健壮的麦苗,那油绿厚实的叶片在他指尖微微颤动。他抬起头,乌溜溜的眼睛看向母亲,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娘,您看,就凭咱家这麦苗的长势,今年一亩地能打多少粮食?”苏婉贞顺着儿子的目光看向这片生机勃勃得异乎寻常的麦田,略作思索。 她在府城也常听人谈论农事,对产量心里大致有数:“以往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咱们村最好的地,一亩也就打上一百五十斤顶天了。今年这麦子……”她顿了顿,看着眼前这片深绿如泼墨、茎秆粗壮分蘖众多的景象,把心里的预估往上提了提,“看这长势,娘估摸着……或许能有一百五十斤?”她说得有些迟疑,这已经是她能想象的最好结果了。“不止!”林砚立刻摇头,小脸上是毫不掩饰的笃定,他伸出两根短短的手指,比划给母亲看,“最少最少,也得两石(240斤))!”他这惊人的数字一出口,苏婉贞倒吸一口凉气,眼睛都睁大了:“两……两石?!砚儿,这话可不能乱说!”这产量,简直是闻所未闻!林砚却显得很平静,他拍了拍小手上的泥土,仿佛在陈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娘,您信我。这地里的麦子,不一样。”他没有解释怎么个不一样法,但那双清澈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超越年龄的、近乎洞察的自信。他心里清楚,虽然这批麦种在播种时他还没有穿越过来,但开春后那场看似“挽救”的行动(实则是气运合并),早已将它们引向了最优的生长路径,每一株都在向着其基因潜力的极限进发。想想后世那些试验田,得多少专家围着转,什么精耕细作、上等肥料、连土里的酸咸都得调得刚刚好,开发的种子才勉强摸到八百到一千五百斤的边儿。到了他这儿?根本不用什么专家来精耕细作,五谷丰登的能力直接把产量拉满,也就这批种子不行,一窝种子的出芽率才50%~60%,而且长出来的禾苗强弱不一,底子太差了,影响收成了。后面种子优中选优,每年迭代,产量会逐年向上增长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在民国种田的日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