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29.无定名(3/4)
的不是你么?”崔莺莺惊讶地望着李熙,又回头望了眼没在黄尘中的李老三,忽然“扑哧”一笑:
“哈哈哈哈,你们这群笨蛋,全弄错啦”
李熙吃惊地望着崔莺莺,心里嘀咕:这丫头傻笑起来的模样还真是好看呐。
待弄清了谁是杨赞后,众人弃黄尘中的李老三于不顾,抬起“杨氏凌空杀”的发明人,跨马游街一般浩浩荡荡地穿过了坊门。
平山子杨赞的宅邸位于丰邑坊西北隅,半个月前这里还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座民宅,门楼低矮破旧,大门上黑漆斑驳,但是现在,在刘默彤的亲自安排下,杨宅里里外外修葺一新,处处披红挂彩,一派喜庆色彩。
奉刘默彤之命,早一步赶到的刘府二管家刘万,此刻穿戴一新,正以杨宅大管家的身份里里外外招呼着。
杨宅的老管家杨福年逾六旬,身体又不好,这等大场面他是没精力再应付,杨家其他几个家人又年纪太小,应付不来。让刘万来客串杨宅管家实属无奈之举。
在热切的期盼中,衣锦还乡的杨家少主人终于出现了,一出场就声势不凡。
杨门少主这回是被一群衣着光鲜的公子哥们给扛回来的!
公子哥们一路行来,井然有序、有条不紊,有前面开道的,有左右维持秩序的,还有后面呐喊压阵的。
这自然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他们中的许多人就在太子的清道率中任职,充当开路先锋,自是手到擒来。
“来了,来了!”
站在街口向南打望的刘万一拍大腿,兴奋的一蹦多高,简直比杨宅家人还高兴,他一路小跑着回到杨宅大门,先招呼鼓乐手赶紧奏响音乐,再指使门内的两个绿裙丫鬟说:“快去禀报老夫人。”最后唤来杨葛氏的贴身婢女戚氏,让她把准备好的赏钱、果点撒给看热闹的儿童。孩子们争争抢抢、闹闹嚷嚷,喜庆的气氛就出来了。
戚氏一边笑的合不拢嘴,一面却疑惑地问道:“不是说到门口才撒吗?”
刘万拍腿大笑道:“到门口就来不及啦!爵爷这回是让人抬回来的。”
“啊!”戚氏吓了一大跳,心道少主人这是怎么了,竟让人抬着回来了?
刘万忽觉自己失言,便改口道:“不是抬,是扛,唉也不对,是背,嗨”
一时情急,他也想不好用什么词来形容了。
说话间,那一干世家子弟已经抬着李熙转过街口朝这边来了。
戚氏遥遥望了眼被众人抬过头顶,正含笑向四方街邻挥手致意的自家少主人,心里长长松了口气,她白了眼刘万忙碌的身影,把嘴一撇:“哼,这个死老刘,几十岁的人了,连句囫囵话都说不好。”
兴奋之下,她一拍自己的小闺女:“妞儿,快去禀报老夫人,就说”
六岁的妞儿不等母亲把话说完,便把头一甩,脆声应道:“我知道啦。”拔腿就进了大门。戚氏大感欣慰,连最小的女儿也懂事能帮忙了,看来自家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刚想到这,就听到杨宅里传来妞儿那极具穿透力的报喜声:“报老夫人,少主人让人抬回来啦!”
戚氏脸色一变,啊地一声叫,把手中簸箩里的钱往地上一泼,拔腿向内宅跑去,边跑边上气不接下气地喊道:“不是抬,是扛,是举,是”
杨宅门楼越来越近了,李熙的心反倒越来越镇定。事到如今,见招拆招耳。
杨宅门楼上的匾额是杨赞祖父题的,落款处还刻着名讳纹章,离家两年多,见先人墨迹,循礼是要拜一拜的。
李熙深吸了一口气,望了望黑压压围观的街坊,到底还是撩衣拜了下去。
恭恭敬敬地叩了三个头,在心里祝祷道:“杨门祖先在上,杨赞兄弟为国捐躯,乃国之忠烈,杨门荣耀。不才李熙,阴差阳错,添颜拜于老先生名下,虽有不得已苦衷,用心却无丝毫恶意。李熙顶杨赞一日之名,当战战兢兢,不堕杨门声名。此数言,天可鉴。”
刘默彤排众而出扶起杨赞,明里劝道:“莫让老夫人久等。”暗里嘱咐:“腰系红丝绦的是自己人。”
李熙擦擦泪眼,回头招呼崔莺莺:“随我去见阿婆。”
不顾众人诧异的目光,牵着崔莺莺的手迈大步跨过了杨宅门槛。
杨宅不算大,内外有三重,沿着一条夯土铺砖的甬道一路行去,正面有座殿堂,样式类似微缩版的昭德殿,是为杨宅正堂,正堂左右两侧的围墙上各开了一道小门,从左手小门往里,就是杨宅后院,即杨家主人的起居之所。
后院也有一座殿堂,规制比正堂小的多,堂前一方池沼,荷叶衰败,秋菱正当采摘时,池沼左右各有一个小院,杨赞的祖母就住在左侧的小院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东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