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77.小师妹(修订)(4/5)
下来辅助李熙掌军,朱赫和李载风虽然都有些不情愿,但朱克荣发了话,他们也不敢说什么,朱赫个子不高,光头,精壮如铁打钢铸。李载风其貌不扬,看举止颇有些大家子弟的风范。
李熙向他们承诺说长则两年,短则一年,等自己熟悉了军中事务就放他们回去。
对此,李载风没说什么,朱赫却嘀咕了一句,声音很轻,不过李熙还是听到了,朱赫嘀咕的是:“好色如命的货,等你学会掌军,老子怕胡子都熬白了。”
冲着这句话,李熙决心要争口气,索性借松青的事发难跟沐雅馨、崔莺莺大吵了一架,把自己从温柔乡里挣出来。朱赫说的也有道理,守着沐雅馨这么个美人儿,哪有不好色的道理,不借故跟她吵上一架,自己还真未必能狠下心来走进兵营。
兵营都不肯进,凭什么掌军?
元和十二年的春夏两季,岭南各地都不甚太平,先是春季出奇的暖和,竟有正月里桃花开放的奇景。冬季太暖,害虫的虫卵平安度过冬天。入春之后,循州、潮州、广州、春州等沿海州府出现了连片的虫灾,这几个州的夏粮提前宣告绝收。
不过这对于物产丰饶的岭南来说还不是致命的打击,通过调拨余粮和向福建、安南,桂管等地购买粮食,夏季缺粮的窟窿总算是补上了。
按理说秋粮如果能丰收的话,岭南的这个年景还算不得太差。能有口粥喝,百姓就不会铤而走险闹事,这一点是岭南各级官员的共识。这一年岭南各级官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廉自律的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对熟读史书的时代菁英来说都懂。
当然懂不懂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又是另一回事,知易行难,古今一理,尽管军府州县各级官吏已经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廉自律,但腐败的车轮仍依惯性滚滚向前,夺民一升粮放在丰收年景,无非惹来百姓一句骂,这个时候却足以引发一场暴动。
脆弱的官民生态岌岌可危,随时有崩坍的危险。
入夏之后,岭南节度使辖地内几乎所有的州县普遍地发生了水灾,受灾范围之大,灾情之重,堪称百年不遇。韶州是众州府中灾情最轻的一个,六个属县中确认秋粮绝收的已经有仁化、乐昌和浈昌三县,其余三个县中曲江和翁源秋粮减产已成定局。
不必有多少人生经验,人们也能看出元和十二年的岭南的冬天将是一个难熬的冬季,饥荒将威胁到每一个人,贵、贱,官、民,老、幼,概莫能外。
其实从入夏起,韶州的粮价就一涨再涨,飞涨的粮价引起人们的恐慌,恐慌而生囤积,囤积的结果促使粮价再次飞涨。盛夏未过,人们已经能提前感受到凛冬的严寒了。
虽然地处三道交界处,但韶州通往江西和湖南的交通并不便利,山道曲曲已经是十分难行,多如牛毛的匪寇更是令人头疼。
匪寇的规模普遍不大,但对付行动缓慢的商队来说已经占尽了优势,攸忽而来,攸忽而去,令人防不胜防。商队当然可以雇刀手护卫,但刀手的价格不低,运送一车珠宝可以雇请一百个刀手沿途保护,运送一百车粮食要雇请多少刀手护送呢。
由刀手护送到韶州的粮食又有几人能吃的起?
剿灭盘踞在三道交界处的山匪绝非一朝一夕能奏效的,韶州的灾情只有靠自救。粮从哪里来?刺史常怀德在追问州县僚属,也在问自己。
一向对练兵之事漠不关心的常太守入秋之后一连几次来到城北兵营,每次来他都便装简从,不打招呼直接进兵营,颇有些微服私访的实干精神。
李熙暗叫庆幸,要是老头子早一个月微服往兵营跑,自己这从九品参军非得被撸掉不可,从担任团练判官训练使至今,自己足足有大半年时间不在兵营!以至于绝大多数土兵都不认识这位正训练使,而把朱克荣这个训练副使当正主。
训练使不呆在兵营练兵而跑去灵鹫山学艺,这事要是让太守大人逮个正着,头上的乌纱还能戴的住吗?即便以太守贪财如命的性格,耗尽家财也未必能让他回心转意。
现在老头子微服私访来了,看到的是李熙和一伙军官们在校军场上摸爬滚打的火热景象。这个少年郎不错,虽然出身世家,却全然没有寻常贵族子弟身上的骄娇二气,竟能伏下身子和这帮蛮汉打成一片。
先入为主的好印象让老头子确信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他委任的团练判官兼训练使杨无敌也如他眼看看到的一样,时时刻刻和他的兵呆在一起刻苦操练呢。他是全心全意想要把韶州的兵练好哇。
即使不怎么懂军事的常怀德现在也能看出韶州的兵练的不错,兵好不好全在将官嘛,眼前虽然一个土兵也没有,可是你看看那二十五个军官,一个个跟小老虎似的,这样的官怎么能带不好兵呢。
通过实地观察,常怀德心里有了底,对如何应付今冬明春的大灾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东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