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144.潮州分赃(2/3)
不说,他私设浣衣院的事自己还没找他算账呢,捏着他的这个把柄,郭傻子还能反了天不成?除此之外,李熙觉得大家对他的“夫人”都很友善,应该没人会节外生枝吧。
用了整整一个月时间休整队伍,和松青一起过了个安定祥和却也十分冷清的春节。′d′e/n*g¨y′a!n-k,a,n\.*c-o+m·
刚进入二月,李熙就决定拿潮州境内的几股闹的最凶的乱匪开刀了。
毕竟保安军来潮州是平乱的嘛。
二月的潮州还有点冷,李熙本意是想拖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才动手的,但韶州的一道道催战书着实让他头疼不已,此外还有一个更实质的原因:军需有些接济不上了。
潮州离韶州太远,交通极不方便,由韶州转运军需从一开始就没考虑过。就地筹集军需是既定政策,问题在于潮州比想象中的要穷的多。
潮州户籍所载人口不足两千户,加上私家奴隶和无籍人员在内,满打满算也不足十万,潮州辖有海阳、潮阳、陈乡三个县,都是地域广阔的大县。区区十万人一摊铺开,常常是百里不闻鸡犬声。
这种情况下要维持近两千人的军需给养压力就很大了,何况潮州州县两衙的官吏俸米现在也要保安军供给。韩刺史理直气壮地说:“租税收不上来,盐铁院让乱民给砸了,广州的米粮钱又运不来,你要我怎么办?尽忠王事也要吃饭吧?我都好几个月没领到俸米了。”
李熙很想责问他:你堂堂一州刺史,真的就指望朝廷那点俸米过日子吗?
虑及韩刺史手中的一支笔不是吃素的,为防落个遗臭万年的下场,李熙还是把到了嘴边的快活话又咽了回去。匪患必须得平定,乱糟糟的局势对谁都没利,这是李熙的判断,但潮州的百姓却不这么看,在他们看来,乱一点更好,一乱官府的租税就不必交了,豪门大户的嚣张气焰也收敛了不少,小民百姓的活着就为顾张嘴,只要人还活着,乱就乱呗。
许多乱民实际是把做匪当成了一项副业在做。
农闲时他们啸聚成伙,走乡过县,四处乱窜。一到农忙,他们就回家务农。
根据敢战营派出的细作调查,聚居在凤凰山的杨二浪部在春耕开始后,人数由一千三百人急剧减少至三百七十人!而“天启太子”的追随者甚至已不足十人。
据此,李熙大胆地做出一个决定:兵分八路,同时向盘踞在潮州境内的李空明、杨二浪等八股乱匪发动攻击,一战定乾坤!
在此之前,敢战营已经把潮州的山川地理、风俗民情和各股乱匪的情况摸的一清二楚。数据之精准、详实,让韩刺史目瞪口呆,为免遭李熙羞辱,韩刺史先发制人,把州县两衙官吏骂了个狗血喷头,韩刺史慷慨激昂地说:“某刚从长安来不熟悉情况,你们在潮州这么多年为何也不熟悉情况?几个丘八到我潮州才几天?知道的比你们这些土著还多?你们还有脸提加公补费的事,不愿干都滚蛋。”
韩刺史撂下这几句狠话后,就又开始问李熙要钱要粮,说家里快揭不开锅了,不仅自己家如此,僚属家也是如此,再这么下去,只恐要逼官做贼了。到那个时候,自己这个刺史固然颜面扫地,得向天子请罪辞官,你这个兵马使怕也脸上无光吧。
李熙被他缠的无奈,只好答应先支一千担米给他,不过李熙提了个条件,他要韩太守选派八名当地官员奔赴八大贼窝,劝说八个贼首归顺朝廷。
韩愈无奈地望着李熙,说:“贼若肯听老夫的话,还用得着你来吗?”
李熙微笑道:“我自有妙用,昌黎先生照做便是。”
韩愈从州县两衙选了八员官,准备奔赴各地劝贼归降,八员官畏贼如虎,不愿启程。
韩愈发狠道:“不去可以,剥了官袍走出大门,我不勉强。”
众人无奈,只好垂头丧气地上了路,劝降的结果自在意料之中,八家匪首都很不客气地羞辱了来使。八个人满面羞愧地回到海阳,立在堂下等候刺史的发落。
韩愈却安抚众人道:“叫尔等去劝降,是尽为臣子的本分,贼众不听,又如之奈何?静观别的臣子是如何尽本分的吧。”
韩愈说过这话只三天功夫,忽传来保安军告捷的消息,李空明、杨二浪等八个匪首一夜之间同时被擒获,其部属被驱散,所结营寨亦被焚毁。
韩愈坐在公堂上默怔良久,方起身回了后宅,众僚正议论纷纷时,他又回来了,换了一身崭新的官袍,说道:“摆起全副仪仗,去城外迎接凯旋将士。”
潮州城沸腾了,市民百姓奔走相告,莫不颂扬昌黎先生施计破敌、解民于倒悬的功德。
李熙有些郁闷,派使者劝降八股匪盗头目,向他们示弱,以骄其心,麻痹他们,然后突然暗袭,一鼓荡平,这计策明明是自己跟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东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