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一章 故地重游(1/3)
故地重游
看着眼前这幢高耸的建筑,月落的眼中有了回忆的颜色。鸿特晓说王 吾错内容
这就是自己和微微以前最喜欢来的地方啊。
“哥,爬快点!太阳就快出来了。!”微微总是在自己背着她往上爬的时候一边使劲拍他的背,一边不停地催他。
“微微别乱动!我们就快到塔顶了,你抓紧一些,哥哥要加速了。”
“嗯,哥你再快点,再快点嘛!”
“微微你别再动了,你这样我不敢再快了。要是摔伤了你爹和娘又要打我一顿了。”
当年的一言一语似乎都回荡在身边,可惜微微不在了,自己也变了。月落嘴边的微笑再次隐去。
月落缓缓走向“高远”塔的环形阶梯,开口处的两名卫兵只是看了他一眼,便放他上去了。
“高远”是晋京最有象征意义的建筑。它是晋京最高的建筑,虽然平时都有卫兵看守,但却从不限制平民进入其中。这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能理解的。
“高远”是一座圆塔,底座直径有四十五尺。塔的内部没有中空,而是用砖石砌实了。只有外围有一条环形的阶梯,环绕塔身直通塔顶一个直径足有十八尺的平台。
从“高远”的结构来看,它实在不能说是一座塔,反倒像瞭望台多一些。而修建“高远”的初始用意,的确是要把它用作一个瞭望台。
晋国开国之君晋文公在下令修建“高远”时,一众大臣皆不明白王上的用意。尤其是命令中的那句:“塔成之后,凡王都之人,无论原居者,他乡来者,友邦旅人,可随意登塔观望,非战时不可禁之。”要知道王都中有建筑比王宫高一直以来都是各国王室忌讳,如今还不限制任何人登上塔顶。所有的王公大臣都议论纷纷。
但是晋国开国六百多年来,国势一直强盛无匹,民风积极进取,政治开明高效,艺术文化经济也一直走在各诸侯国前面。究其原因,几乎所有历史学家都把功劳归在晋文公在开国之初没有照搬前朝制度,而是集年轻的晋国一众人杰,参照前朝的制度,审时度势加以变革,才制定下来的国体。秒璋洁晓税旺 勉费越犊也就是被后人称为中州史上最伟大变革的“文公之制”。
可是晋国变革以来成绩有目共睹,之后不久个诸侯国也纷纷效仿,但是变革带来的进步却是非常有限。
后来不少历史学家都投入到探究晋国变革与其他诸侯国变革的异同中,也很一致的得出一个结论:各国的变革力度都不比晋国要小,个别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在落实的时候遇到的阻力却远远超过晋国的几倍。变革势必会损伤一些既得利益者的权益,而这些人往往手握实权,所以改革往往只能在一些不痛不痒的地方得到体现。而晋国在开国之初就雷厉风行的实行改制,上层阶级还没有形成一个个利益团体,民间的势力也被晋文公携军事胜利之威钳制,于是改革便显得尤其顺利。
于是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都认为,其他诸侯国是错过了改革的最佳时期。
但是果真就是这么简单吗?
有名的历史学者薛墨人未成名之前,决心找出历史的真相。为此他的授业恩师还呵斥他,劝他不要在已有定论的事情上纠缠不清。
薛墨人有一句名言:“永远不要认为你已经认清了历史,你只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初出茅庐的薛墨人没有放弃自己去探究历史的真相。他从各诸侯国实行改革时各方面的不同进行比较,希望能找出最根本的原因。但是这段已经被研究了几百年的历史,无论哪一方面的可能都有前辈学者进行过探究,得出的结论也完全站得住脚。薛墨人没有气馁,他该而从一些小的细节入手,把眼光投入到那些前辈们忽略的地方。
于是,薛墨人发现了一个不同的地方,就是改革的时候,晋国的都城比其他诸侯国王都多了一座“高远”塔!
晋文公当初下令建“高远”是,当时一众开国功臣都不理解,晋文公也特地解释过。作为一位留名青史的明君,晋文公的眼光的高远,历史几乎无出其右者。又或者说,他的眼光已经超越了一个统治者的局限。不少历史学都感叹晋文公改革的成功,更盛赞他的魄力几可比肩创世神!
当时晋文公给臣下的解释是:“新生的晋国急需快速树立起自己的精神向标,‘高远’是一个象征,象征着我对晋国的期望,自由积极,开化新颖。EZ暁税王 追嶵辛章节我希望这个由我们一起开创的国家不要想前朝一样,经历了开国之初的一段虚幻的强盛繁荣之后,流于平庸僵化,然后步上历史上无数朝代的后尘被推翻,被取代。让那些沿用了几千年僵硬教条见鬼去吧,我的国家不需要这些肤浅的君王尊严。君王的尊严只有在君王之间才能体现,对自己的国民摆威风算个屁的尊严。当我的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修罗问天》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