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八十六章 和你的九族说再见吧(感谢淡茶的盟主打赏!)(1/2)
“报,皇上下诏,要来陇右巡视,现圣驾已至北原,随行有五万御林军。狐恋雯穴 埂鑫蕞全
陇县,魏军大营。
司马懿屏退传令兵,一脸期待对众将道:“陛下驾幸陇右,必是来巡视我部兵马战况。明日三军披挂整齐,列队前往相迎,以示军容威严。
“郭淮,命你领三万人马驻守陇县大营,以防蜀军。”
“是!”
众将领命。各自下去准备。
等众人走后,司马懿这才收起一脸期待,换上凝重神色。
很显然,正在御驾南征的陛下曹丕此次突然率军五万造访陇右,是冲他司马懿来的。
好友陈群早已派人将朝中发生之事密报于他。
说是长安、洛阳、邺城各地突然出现以雍凉大都督名义发布的告示,告示上说他司马懿不满曹丕篡汉,将挥师东进,拨乱反正,还天下于刘汉。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反间计。
如果他司马懿真要叛魏归汉,直接挥师东进,拿下洛阳,坐断关中,岂不更符合兵法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何必要发布告示贻误战机?
但很显然,曹丕既然率大军前来陇右,就证明其还是信了告示所言,认为他司马懿有反心。
此来陇右,搞不好自己就要和九族说再见了。
司马懿虽为大都督,名义上统领十万大军西征,但权力、身份、名望皆来源于曹丕赋予,且西征前在关中各城留守了五万兵马,带来陇右之兵仅有五万。_小-说`C¨M′S! .无/错.内\容~
这五万兵马中,司马懿能够在任何情况下呼而应之的亲信部众,不超过三千人,其余大多是陛下曹丕提拔的亲信将领所统领,士兵们遵守的是皇命,而非他的将令。
而且,在众将士得知陛下到达陇右的第一时间,曹丕就悄然间成为关中及陇右十万大军的最高指挥官。
也就是说,此刻司马懿只有两条路,要么悄悄逃离陇右大营,去投奔蜀汉;
要么坐待陛下前来,随机应变,狡辩一二。
若选前者,司马懿本人有百分之百的生机,还极有可能在蜀汉谋得高官厚禄,锦绣前程,但司马家族的九族恐怕都会被曹丕杀绝。
若选后者,司马懿本人只有百分之五十的生机,但司马家族可保无恙。
司马懿想了想跟在身旁的大儿子司马师,又想了想留在洛阳家中的小儿子司马昭,以及司马家族数百族人,最终长叹一声,选择了前去面见陛下曹丕,
表面上,司马懿还需装作不知情,不然通风报信的好友陈群就危险了,
是以,在接到陛下驾幸陇右的消息时,司马懿才于众人面前一脸期待。
“父亲为大魏兢兢业业,尽心抵御外敌,陛下却听信谗言,要治父亲莫须有之罪,以孩儿之见,我们不如真反了吧?”十八岁的司马师一脸愤愤不平。
“一派胡言!”
司马懿大惊,抬手就给了大儿子一巴掌,急忙走到大帐门口往外巡视了一番。
见门口驻守的士兵都是司马家蓄养的亲兵,这才心下稍缓,放下帐帘,回到司马师身边,语重心长道:
“若此时被迫举兵反魏,我司马家族将不存也。\s\h~e′n*n\v~f\u+.\c.o?m+”
“若无家族依托,我们父子纵然到了他处,也如无根之木,任人摆布,生杀予夺。”
无论在任何时代,没有家族托举和贵人引导的人,通常直到40岁左右才会明白这个社会真正的运行逻辑,但这个时候正好被钉在生活的十字架上,要么被困于生活,要么被困于底层,身不由己。无力挣扎。
而在上层社会(有家族托举)的人,在二十几岁就已经通晓世事,而且不用考虑过多的试错成本,不用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这是世家大族用几代人积累出来的经验和智慧。
困难局面下,总能做出最优选择,是世家大族能够长盛不衰的核心关键。
这也是司马懿用亲身经历教司马师的关键一课,夫处世生存之道??你要保护好你的家族,然后借助家族之力,屹立于这个社会的上层。
而不是自私自利,撇下家族去独自逃生。
单打独斗能成什么气候?
汉高祖刘邦与秦始皇嬴政是同龄人,但直到秦始皇死,刘邦都只是沛县一个小混混。
若非刘邦在四十七岁洞悉了社会运转的真正规则,怎么可能斗得过霸王项羽,最终一统天下?
与曹操同龄的刘备也是如此,有家族托举的曹操在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穿越关羽,从水淹七军开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