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血债要血还(2/3)
靠的最原始最强大的力量,这就是劳苦大众,并最终借助这种力量取得了革命的胜利,革了老蒋的命。
历史总是在绝望和艰难中进步。
小龙岗离村不过三五里地,是郝剑小时候砍柴放牧玩耍的地方。北风吹动山壁枯黄的草梗,一个土堆就是郝剑姐姐的新坟。郝剑趴在上面泣不成声,双手发疯地挖啊挖!手指头破了,鲜血点点滴滴渗进土里。
“姐姐!”郝剑挣扎着。熟悉的身影,瘦骨嶙峋,拖着长长辫子,郝剑想看清一点,却反而愈加模糊。
项永福也陪着郝剑抱头痛哭。
郝剑把项永福带回到粟裕刘英面前,让他介绍一些情况。当听说整村整村的人都被杀害,或四散逃亡时,粟裕和刘英等心情异常沉重。战士们义愤填膺,咬牙切齿纷纷要求报仇雪恨。粟裕一边安排人员去找吃的,一边原地休息。他心里惦记着方志敏,总想着主力部队快点过来。不知道过了多少天,两天,三天还是四天,派出去打探情况的人没见确实音讯。电台无时无刻不在寻呼先遣队的信号,但始终没见回应。手臂负伤的政治部主任刘英则守在电台旁,静听着电台“嘟嘟嘟,嘟嘟”的寻呼声,心情异常沉重。一种不祥的预感充斥在已经突围的每个同志心上。
经历了一场场劫难,最危险的预想红军也是波澜不惊,见怪不怪,而且坚信他们挚爱的方志敏等会平安回来。
原来欣欣向荣的苏区变成了罕有人烟的死地。筹粮的红军找不到人,也找不到吃。
项永福带着众人找到了几处群众掩藏的粮食。这还是红军在撤出根据地前就做的准备工作。藏匿这些粮食的人或死或逃都不知所终。这些窖子,山洞,墓穴里的红薯,米面,稻谷就成了无主的东西。谁能找到的就是谁的,如果不去找,最终也是烂成泥土。
几天没进食的红军欣喜非常。冰天雪地,岁末寒冬,许多人身上都还只穿着褴褛的单衣,鞋子破的破,丢的丢,手脚冻得裂口出血。现在见找来粮食,马上燃起篝火,三五一组,四六一堆,拿出随身带的搪瓷缸子,抓上一把米,放上水,靠近火堆烧烤。不一会,杯子里水就开了,飘出一阵米饭的清香,诱得饥肠辘辘的战士馋涎欲滴,有的没等水份烧干就拿两根树枝挑着吃。
“叭——,叭——”清脆的枪声。
郝剑拔枪而起,跑到粟裕面前。粟裕正跟刘英等人在商讨着什么,一边焦急等待前哨回来报告。
之前也出现这种情况,红军到达一个宿营地生火,燃起的炊烟就会把附近追兵引来,害得红军来不及吃饭就要仓促应战。
听到枪响,战士们闻声而动,不管烧没烧熟,烫不烫,都忙不迭往口里扒。
前哨很快跑了回来,说两里地远有一股敌人,看服装是保安团,在追杀一小股游击队。
“多少人马?”粟裕问。
“前面跑的是老表乡亲,背的是猎枪、还有红缨枪。后面追兵是穿灰色制服的,就是保安团了。人数也不是很多,不会超过两个排。”
粟裕略一合计,想吃掉这一小股敌人。他用征询的目光看着刘英,说:“要干掉他们吗?"
身材修长,偏瘦的刘英更象是一介书生,目光炯炯有神,浓浓的眉宇间透露出一股英气。他为人乐观豁达,任何时候都充满自信。这些都是做政工必须具备的素质。和长于军事谋划的粟裕不同。刘英写得一手好字,曾得到当时任红军总政委的毛泽东的赏识,把刘英调到自己身边当政治秘书。第一次反围剿时才下放到部队任职历练。194年7月初,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由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刘英就任政治部主任。
见粟裕问他,刘英有点犹豫。谭家桥一战失利犹在昨天,他自己的手臂也受伤了,至今还用绷带包扎着挂在脖子上。要知道,红军现在是强弩之末;要知道,现在这八百多人,多数是非战斗人员,打得过打不过敌人另说,在此又被拖住怎么办?
粟裕好象猜到了刘英的想法,转身向项永福了解情况。
“你知道是谁的部队留守这一带?”
“是大岩庄大地主林世贤的公子哥林传禄。”项永福回答说,“苏维埃的时候把他老子枪毙掉了,他现在是还乡团的团长。现在这小子反攻倒算,每天带着人张狂地屠杀乡亲百姓。扬言就是分他一根猪毛也要拿命相抵。郝剑的姐姐就是给他抓住杀害”
项永福刚说到这,郝剑忍不住跳起来,叫嚷着:“参谋长!刘主任!让我去吧!我要替我姐姐报仇!替乡亲们报仇!”
“别冲动,看参谋长怎么说。”刘英看着郝剑说了一句。
“就这么几个人,我看可以打他一下!替乡亲们报仇,出口恶气!”粟裕说。在部队战斗安排上,粟裕默认负责军事方面的具体事务,有优先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红潮》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