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度过信江水(2/3)
。
刘英接着说,“同志们,想不到水流这么急,现在要游过去看来是不大可能了。大家也不要急,听粟师长怎么安排吧。”
粟裕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部队沿信江向上游运动,避开上饶白匪的主力,注意寻找船只,可能的话继续南渡。如果不行就从司铺先回灵山。叫电台和闽北游击队取得联系,告诉这里的情况。”
负责通讯的科长叫陈玉成,皱眉说“我们已经十来天没接到黄道那边的信号。那边的电台可能毁坏。”
正说着,项永福急匆匆地跑过来,边跑边叫:“师长!政委!船!船!上游来船了!”
所有的人都一震。
逆江奔跑,在略高处极目张望,果然上游影影绰绰出现七八条木帆船,顺流而下。
粟裕来了精神。命令郝剑带一排人马赶往上游设防,若船往回逃,就开枪阻拦,无论如何把船夺过来。粟裕自己带人在下游狭窄的江面截留船只。刘英则带人和船只老大接洽。
刘英也无法确定这些船只的来历和身份。为了慎重起见,刘英亲自督阵,命令一纵一排人马穿上敌军的黄泥制服上前搭讪。
一纵队队长潭弘力化装成敌军官,领着潘忠杰等十几个“丘八”,扛着枪,大模大样立在那,扯着嗓子喊:
“停船!停船!靠过来!我们要检查!”
“老总!我们都是生意的”船上的人回话。
“靠过来!听见没有?”谭弘力厉声喝道。
见如此,那些船只停在江心不再移动,任你喊破了嗓子也不管用。
“他娘的!真的不敢打你?”潘忠杰诈唬道,“喀嚓”拉上枪栓。
“尽量不要开枪。”刘英吩咐道。“看来这是几条民用的商船。我来试试。”刘英说着,向前走两步,一只手放在嘴边喊,“老表!我们是红军,能不能借用一下你们的船渡我们过江?我们付钱给你们?”
刘英并没有化装。谭力弘急忙上前挡在刘英前面,以防不测。刘英笑道,“我说我是红军,你却穿了这身癞皮狗的衣服挡在我的前面,人家看了就不知道怎么判断啦。”
船上半天没反应。
刘英又叫道“我们不会开枪的。红军说话算话。你们把船开过来呀。”
“你们到底是谁家的队伍啊?”船上总算有人搭腔了。
“我们真的是红军哪!”刘英叫着,回头吩咐装扮成国民党兵的红军脱掉伪装,打起红旗。
红旗,八角帽红星,红绸子大刀、斗笠蓑衣,晨曦中依稀可见。
“啊!真的是红军!”船上的人传来一声欢叫。船迅速向岸边靠过来。
岸上的人也是一阵欣喜。
“你以后记住,怕白军的就不怕红军,不怕红军的就是自家人。”刘英回头对谭弘力说了一句。
说话间船就靠岸了。船上的人跳下来。刘英上前迎住他们。和他们紧紧地握手。一边派人把去上游下游的人都喊回来。
原来这些船都是浙闽边境的菇农和贩运木头的商人。他们合伙一起到鄱阳湖去做生意,买卖挺顺利,但回来的路上却被敌军敲竹杠敲了两次。
“刚才不好意思喽。”刘英拍着为首一个壮汉的肩膀说,他指的是谭弘力冒充敌军的事,“对不起啦老乡!我们也是迫不得已。”
“我明白!明白!”壮汉使劲点头。
“老乡贵姓?”刘英问道。
“我叫陈虎生,浙江松阳人。”壮汉回答。
“松阳在哪里呢?”
“过去就不远了。我们那里以前也闹过红军。”
“红军?”刘英眼前一亮。
“是的。我以前也加入过红军。快好几年了。”
“哦!你说的是红十三军?”刘英恍然大悟。早在先遣队时期他们就了解过浙江的斗争形式。大革命失败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紧接着中共“八七”会议决定全国范围内组织农民暴动,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军。但浙江是国民党统治的老巢,反动势力强大。共产党在此的工作无疑更加困难。以后虽建立起由胡公冕任军长的红十三军,不久也失败告终。
“好啊!我们是老同志!”刘英笑道,“借你们的船用一下,让我们度过江。”
“好好!”陈虎生也很激动。
粟裕,郝剑他们都赶了回来,和陈虎生握手致谢以后,率头批红军五六十人很快豋上了南岸。船只往返,这样看来两三个时辰五百多红军就可以渡过信江。
需要三四个人轮流抬的笨重的电台放在箩筐里运上船,还有两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红潮》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