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九节宅男的机甲(3/3)
意儿就是岛国人奇葩思想的延续,有那技术不如造更强的飞机,更强的坦克,但在短暂的中二期中,他还是曾迷上过一阵子机甲的,来看看也算是了却一下心中儿时的一段憧憬吧。
对于李寒云的参观,科技部下属的研发小组没有哪一个是不欢迎的。先撇开美女的身份不谈,光是他在目前中日联盟中的地位,就没有谁敢于说一个不字,伺候好了这位女王大人,说不定一高兴之时歪了歪嘴,上面就倾斜更多的资源到自己的项目组呢?何况他怎么都不能算是外行,反而总是能够在核心点为研发项目提出宝贵的意见,而且不知道什么原因,最近他走动得越来越少了,这样人参果一般的人物如果不伺候好了,那不是傻瓜吗?
此时项目组负责人岸田信雄就一脸点头哈腰的跟在李寒云的身边,向他讲解有关他们研发的甲-0131号机甲的相关情况。
“李部长,相信您也应该看过相关报告了,我们的机甲设计初衷是为了应对木卫三,以及类似星体这样低重力且低气压,或者真空环境下的作战需要而设计研发的。它有两对行动足,但考虑到地面的低迷擦系数,低重力,以及低空气阻力,行动更多的还是依靠背部的喷射背包来提供行动所需推进力。行动足上不仅有利于行动的滑轮,还有用于固定的抓钩,以及应对特殊环境的锚式射钉器,可以在地面迅速构建起一个稳定的工作平台或者武器平台。”
对于岸田信雄的讲解,他只是是不是地点一下头,并没有接话,主要的注意力还是放在了那个高四米,有四只脚的高大机器人身上。其实说是机器人,感觉应该用工程机械来形容更加合适,因为它并没有追求所谓“人”的概念,在设计上更多的也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上半身的设计理念也和敢达什么的不同,设计思路更多的还是倾向于坦克,或者挖掘机之类特种机械,可旋转式的上半身如果拆掉,装上一个炮塔就能立马变坦克,不过目前这样也不差,机械臂对于工程作业方面还是有着一定灵活方便方面的优势的,换上大口径的电磁炮,一样可以战斗,而且现在双方都已经开始进入电磁武器时代了,却还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解决电磁弹丸的穿透能力,无论是现在工程作业平台,还是坦克炮塔,面对以数千米甚至上万米每秒为初速度的弹丸,仿佛就跟豆腐做的一般,简直不堪一击。
这里有一个很简单的物理小常识,任何一种密度完全相同的匀质的材料,声音在其内部传递的速度是一定的,也就是说,其震动频率是一定的,因为声音其实是一种振动波,声音的传递就是振动波的传递。而一旦有一个飞行物,以超过这个速率的速度撞击在这个物体上的时候,因为这个物体本身的材质并不能及时地将这种振动通过内部分子间的共振传递出去,那么就会被如同烙铁切黄油一般轻而易举地切开。这也是为什么地球时代的坦克纷纷开始走复合装甲的路线,因为复合装甲的设计思路就是使用多层密度不同的介质来组成坦克外装甲,在面对穿甲弹所释放出的高温高速金属射流的时候,金属射流在面对不同介质时穿甲效率会大打折扣。
以金属射流作为穿甲武器,是因为在地球上,人类的火药动能武器无法提供一种相对廉价高初速弹丸,在面对坦克装甲越来越厚的时代,所另辟蹊径的结果。而如今虽说没有再使用金属射流作为穿甲手段,但电磁炮所提供的超高初速度,完全可以替代甚至超越金属射流的穿甲能力。因此,反正打中之后结果都是一样的,那么,造个炮塔与维持现在这种工程作业的状态又有什么区别呢?
既然如此,他也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其实你们还可以再改一改,四支脚不仅可以作为支撑腿来使用,在必要的时候,其实也完全可以放平了变成履带嘛,这样一来不仅降低整体的高度,而且通行高度,地面压强,还有隐蔽性上都可以获得很大的提升。”
不想错过《舰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