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_第三章 沪上风云_2 一个不爱钱的人,他爱的东西一定比钱更值钱(3/4)
/p>
苏晋说:“我认为你的论点还能够更加精确,在我看来,大明帝国并不缺银子,而是朝廷缺银子。”
“怎么讲?”方玉斌来了兴趣。
苏晋说:“中国境内产银有限,但这并不妨碍明帝国运用贸易手段,把产于美洲大陆的白银源源不断进口来。据统计,当时累积白银最多的两个国家,一个是海上霸主西班牙,另一个就是明帝国,两者不相上下。因此,尽管崇祯年间断了白银进口通道,可之前累积的家底也够挥霍一阵子了。但不幸的是,因为特殊的政治结构,进入中国的白银没掌握在朝廷手里,却掌握在官员与商人阶层手里。”
“没错。”方玉斌点头说,“当时朝廷剿匪拿不出军饷,国库里只有十几万两白银,可李自成杀进北京,通过严刑逼供,居然从官员、富商家中抄出7000万两白银。”
“藏富于民原本是好的,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事情却走向了反面。”苏晋说,“朝廷没有银子,无法整军备战。更可怕的是,握有大量白银的官商阶层,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渠道,也就是常说的有钱没处花。”
苏晋又说:“欧洲当时处于工业革命的前夜,各国国内市场初具雏形,大量白银涌入,立刻刺激了各产业的发展。中国却处在传统农耕社会,没有一个生机勃勃的国内市场。官员与富商手里的钱太多,压根不知道怎么用,唯一的投资渠道,只能是买田买地了。”
苏晋接着说:“据考证,在明朝后期,京城的房价已被炒上天。当时北京一个手工业者的年收入不过12两白银,而一套官员的宅邸价值7000两白银。更可怕的是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地主大户大量购入土地的同时,一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流民。而最终,明朝就是亡在家民出身的李自成、张献忠手里。”
围绕着感兴趣的话题,两人畅聊开去。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天色暗了下来。苏晋看了看手表,有些不舍地说:“今晚我还得赶回江州,明早公司有个活动。”
方玉斌说:“苏老师,我们应该很快又会在江州见面。”
“好啊,不过我提一个请求,别一口一个‘苏老师’,女人是最怕被人叫老的。你就叫我名字吧。”说这话时,苏晋的脸微微泛红。
回到家后,方玉斌想起还有份文件没处理,就坐到电脑桌前。他一边敲击键盘,一边把楚蔓送的高档香烟拆开一包抽起来。
见方玉斌吞云吐雾,正在沙
发上玩手机的戚羽揶揄道:“怎么着,在外面发了财,鸟枪换炮,改抽好烟了?”
“发什么财?”方玉斌说,“这烟是朋友送的。”
平日里,方玉斌都是抽外国烟。用他的话说,这叫强迫成习惯,习惯成自然。香烟大致分两种,一种是烤烟型,一种是混合型,也叫生烟型。烤烟型香烟的特点是原料单一,几乎全部使用一种烟草,焦油含量比较高。如今的国产香烟,绝大部分都属于烤烟型。混合型香烟则是集中不同类型的烟丝按比例混合,一般的外国烟都是混合型香烟。通常说来,抽惯了烤烟的国人对于外国烟的口味难以接受。
方玉斌起初也不喜欢外国烟。但因为工作关系,整日里接触的都是成功人士,人家往往一出手就是天价烟。想和别人看齐,没这个实力;身上揣个一二十块钱的国产烟,又觉得没面子。最后,只好拿虽然便宜却貌似有品位的外国烟装点门面。
戚羽曾嘲笑方玉斌,穷拼车,富拼表,傻x拼手机,逗x拼电脑,你连抽的香烟都要装点一下,不知道算是哪门子人物!
“你的朋友出手倒挺大方。”戚羽走到方玉斌身旁,“我手机快没电了,把你的给我用一下。”
戚羽接过手机,一边在屏幕上划着,一边漫不经心地问:“今天和谁见面,聊了这么久?”
方玉斌说:“昨天不就给你说过吗,中午是和金盛集团的楚蔓吃饭,下午去见江华集团的副总。”
“这位老总是不是姓苏啊?”戚羽又问。
方玉斌的手离开键盘:“你怎么知道?”
戚羽说:“你的手机上有通话记录啊。看这名字,是个老男人吧?”
方玉斌的眼睛重新盯回电脑屏幕:“哦,对。”
“方玉斌,”戚羽猛然拉高声调,“你究竟要骗我到什么时候?”
方玉斌吓了一跳,接着转过头说:“怎么了?我什么时候骗你了?”
戚羽从沙发上站起来:“你在江州帮一个女人挡酒,喝得烂醉如泥的事,公司上上下下都传开了。我听了都替你害臊!那个女人,不就是苏晋吗?今天又背着我出去约会,不是骗我是什么?”
方玉斌心里叫苦不迭,看来办公室恋情不仅于公司不容,于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金牌投资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