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七章 龙鼎学堂(2/3)
读了一份名单:史道长排头,叫作“师长”;禹三少爷第二,叫作“校长”;欧麦嘎师傅和大东巴迪尼体古并排第三,叫作“督学长”;廖总管第四,叫作“后勤长”,合称“四大长”。“四大长”之下,是三十三个“先生”,有上善观道士、嘎得教堂杂役,竟然还有一个大字都不识的木匠石匠泥水匠师傅,有先前教过大家种田的庄稼汉,有几个赖石山村的外拐户猎手??这还不足为奇,大家在去年冬天学种庄稼的时候就领教过了。令众人最为吃惊的是,其中竟然会有两个被叫作“女先生”的、经常被汉子打的老婆娘。(后来听说,廖总管亲自去请了这两个婆娘几回,打死不答应。廖总管每去一回,都见那两个婆娘鼻青脸肿的,就把这台事报告了夫人土司。夫人土司就带着姬姜和几个下人亲自去请,结果马上就答应了到学堂当“女先生”。第二天,大家发现那两个婆娘的汉子,一瘸一拐地到土主庙去找大东巴要草药治伤。从那以后,就从来没有见过两个“女先生”鼻青脸肿的样子。)
名单宣布完,一个胆大的户主忍不住问:请问你一下夫人土司,这个好多先生,几辈子一个大字都不识,咋个能教娃娃读书呢?
夫人土司笑着回答:就像庄稼和动物有不同种类一样,学问也有很多种。书本上的学问要学,其它方面的学问也可以学,比如说庄稼活、木匠活、石匠活、泥水匠活、篾匠活等等,这里面都有学问,都可以教娃娃学。
那个户主又问:那学堂收不收娃娃的学费呢?今年开始不准种大烟了,断路封山了也出不去,好多人家恐怕没有多少钱。
夫人土司说:一律不收学费,包括想学庄稼活木匠活石匠活泥水匠活的大人,也可以免费来学。考虑到不少娃娃上学路远,学堂还要每天供一顿中午饭,跟先生们一起吃。虽然吃得不好,但保证可以吃饱。这顿饭也是免费的,由后勤长廖总管负责安排。
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叽叽喳喳地议论了一阵。大多是关于那顿中午饭的,许多人对夫人土司的周到细致和土司府的慷慨大方大为赞赏,也有不少人认为那顿饭也不是白吃,能干的娃娃也算半个劳动力,看夫人土司的面子才送来学堂读书,即便领半份工钱,也不算过分。
一个户主又问:学堂里见不着笔见不着纸也见不着书,娃娃们咋个学?
夫人土司回答:你们看到的那些黑板,就是纸;那些白膏泥,可以当作笔在黑板上写字;至于书,都在史道长、欧麦嘎师傅、迪尼体古大东巴和学堂其他先生的肚子里放着,娃娃们十年八年是学不完用不尽的。
不少人伸长脖子去看放在肚子里的书,有些奇怪为啥子要把书放在肚子里藏着掖着,却只看见一个个被不同颜色的布料遮挡着的肚子,看不见半个书角角,就认为从来不开玩笑的夫人土司是在跟他们开玩笑。不过也没有啥子关系,有书没书反正都得让娃娃来读。
又有一个户主问:那些黑板和白膏泥条条能够写字是不假,但那样子的一块小板板,能写得下几个字呢?
夫人土司仍然笑着回答:就像地里的庄稼种了又收收了又种一样,黑板上的字写了又擦擦了又写,只要黑板还在白膏泥还有,几辈子也写不完。
大家想了一想,觉得夫人土司说得确实有些道理,只是有些担心,自家娃娃要到猴年马月,才学得完那些几辈子也写不完的字。
开学典礼的最后一个节目,是由欧麦嘎师傅教娃娃们唱一首歌。这首歌的曲子好多人都是听过的,是专门在嘎得教堂里才兴唱的一支圣歌。只是改了歌词(据说是夫人土司亲自改的),第一段这样唱:泱泱中华,物博地大。历史悠久,文化昌达。民族众多,四海一家。敬我祖先,爱我中华。唱完第一段,又用同样的曲子唱第二段:女娲补天,大禹制鼎。九洲一统,虎跃龙腾。独立自强,革故鼎新。开放包容,崇教尚文。
以前在教堂里听这首圣歌的曲子,不少人听着听着就忍不住直打哈欠;今天在学堂听,不少不是娃娃的大人,听着听着就忍不住跟着欧麦嘎师傅大声唱了起来。包括几个头面人物,甚至连从来不见唱歌的大东巴,也动了几下嘴皮子。唱着唱着,大家又看见夫人土司的眼睛越来越亮,目光像水一样流淌着
龙鼎学堂开学典礼结束后,夫人土司带姬姜到上善观找史道长,说姬姜近来身体有些不舒服,让史道长给看看。史道长问了问情况,给姬姜把了脉,眉开眼笑地道了声“恭喜”,说:九小姐有喜了!从今天起,就不要再去断路封山工地了。
姬姜有些发窘,瞪了笑得合不拢嘴的高山峻两眼,说:怀个孕有啥子了不起!我妈怀着我的时候,还背着我三哥,带着我大哥二哥,骑马到禹鼎镇回娘家呢。听说断路封山完了就要接着“操练”,我要任“监督官”。让我的孩子,也沾沾血性勇气,将来成为一个像岳飞、文天祥和戴安澜恩公那样的大英雄。
夫人土司连连点头道:国难当头、强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九鼎九龙蛊》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