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56(1/1)
, 指尖刚触到红薯的凉意, 就被白潋包住手, 两人往滚烫的炭灰里一丢。*卡/卡/小-说~网′ ¢无?错_内.容-
顿时腾起灰雾, 两人被呛得直咳嗽。
再抬头,手上蹭得乌黑, 脸上也有点灰扑扑的了,看着对方都这副糗样, 两人笑作一团。
过了一会儿,白潋说,“要翻红薯了。”
钳子碰着灶壁叮当响。
白潋教她,“得轻轻扒拉,小心灰。”
伏棂学得认真,一点点拨开炭灰,将烤红薯夹了出来。
红薯被烤得外皮焦黑开裂,甜香、柴火香和炭香都跑到了一个红薯上。
白潋夹出另一个,“还可以捂捂手。”
伏棂已经咬下一口。
白潋看着伏棂指尖捏着红薯轻轻吹了吹,咬下时睫毛微颤,唇齿间溢出低低的“嗯”。
“好吃。”
“这事是秘密。”白潋凑近,邀功道,“我只告诉了你,其他谁也不告诉。/x.i~a\o′s?h`u′o\z/h~a+i+.¢c¢o,m^”
伏棂自然是应好,和白潋乐呵呵地吃着烤红薯。
几日后,白潋和王丫田里刨冻土。
王丫捶着酸痛的腰,瞅着白潋哼着小调的模样打趣,“你咋跟腊梅似的,快活乐呵?”
白潋手一抖,“你这人,没想到我们刨了半晌地,结果土块还没你的嘴松泛。”
“哟,学会噎人了?这么能言善辩,肯定是有人教吧?是谁我不说~是谁摔了屁股墩,爬起来还对着冰面笑,莫不是把魂儿落在那儿了?”
“不像有人小时候,偷藏灶糖被婶婶抓包,又蹲柴房啃了半宿萝卜,丢死人啦。”
两个人有一通没一通地斗嘴。
她们今天翻动土,也是继续为惊蛰之后的春耕做准备。
惊蛰也标志着仲春的开始,那时候天气回暖,正是播种的好时节。
别看现在离惊蛰还有一段时间,但转眼就到了。
......
除夕前夕。-p′f·w^x¨w`._n?e/t\
每年除夕,家家户户必贴对联。
有的村民是自己去买的,有的村民是求其他人帮忙写的。
往年都是由陈夫子和陈平安两人为村民写,陈平安走了,今年成了伏棂和陈夫子两人写对联。
陈平安收钱贵名目多,陈夫子人又老了忙不来太久,以前找他们写的人只有零星几个。
可今年伏棂说了,红纸自备,她就收个五文钱的代写费。
这比陈平安收的便宜得可不止一点半点,陈平安恨不得收二十三十文。
找陈夫子写的,如今就更没几个了。但陈夫子不生气,他也不靠春节赚的这些钱生活。
连他自己,都想找伏棂写。
陈平安的那回事,他能猜出个七七八八,因此对于伏棂,他倒也不会有不满。
他和陈平安的师徒情分并不深,所以从没有和别人提起过这些事。
一大早,伏家外边就排满了人。
白潋不在这队伍里,她的那份,伏棂早就写好了。
还写了许多张不一样的。
像什么“耕牛犁破千畦绿,布谷催开万垄春”,又比如“抛石逗犬团团转,撒谷引鸡步步趋。小院生欢。”
白潋说,“可惜现在我还没买鸡,也没有狗,只有我。”
“你贴上去,今年会有的。”伏棂调侃她,“希望你家的小狗认得我,可不要到时候把我给赶出去了。”
白潋信誓旦旦,“怎么会?肯定认得。说不定缠着你,都不理我了。”
这十里村百户人家,每户写三对,也要写三百对。
但好在热闹冲散了疲惫,伏棂写得高兴。而且翠儿和小音会在身边帮忙,跟着认字,说几句话解解乏,倒也不大累。
在益州的家中,她也会给家里写春联,却不像今日这般开怀。
这里面混着些小孩。
许是家中大人忙不开,就让小孩拿着钱来排队。
有些站在旁边看不懂的,会问伏棂是什么意思。伏棂笑笑,就给他们用俗语解释一二。
还有的问能不能给她家大黄狗说句春联,为什么是‘说’?因为小孩没有多的红纸了。
伏棂也说好,“那你记住了,‘上联是赶鸭赶鹅随脚走,下联是望风望影替人忙。横批,大黄顶用’。怎么样?”
小孩喜滋滋道谢,给了钱,捧着红纸跑走了。
除夕当天,家家户户贴上了春联。伏家和白家也不例外。
十分喜庆。
到了做年夜饭的时候。村长家。
白潋犯愁。
往年都是和王家、张家、村长家凑桌热闹,可今年...正想着,来看看情况的三婆婆拄着拐杖朝她过来,见她有心事的样子,就问她是怎么了。
听完之后,三婆婆叹了口气,“傻孩子!叫伏家过来一块,不就好了!”
白潋应得比谁都快。
三婆婆瞅着她猴急的模样,笑骂,“早算计好了吧?就等着我们问呢?”
白潋嘻嘻一笑,也不否认,就往伏家跑。
不想错过《十里人家》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