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三章 九层之台(2/3)
。
春节过后,徐亦达从家乡出发赶往北京,没想到这趟列车上太过拥挤,在信阳车站上车时,蜂拥而至的人群在车厢入口那里挤得水泄不通,实在没有办法,他把自己行李从车窗那里递进去,自己再费了好大劲才从窗口那里爬了进去,找到自己位置后,已经是一身大汗。
回到公司里不久,老奇找到徐亦达,说是根据公司安排,他要带着自己来做cityguide项目了,中文名称叫城市生活,项目定位是在各个大城市建立自己的互联网小门户,除了本地资讯之外,要提供更加实用的衣食住行等信息,用互联网为大城市的网民提供各种实用功能。
国内已经出现了类似的竞品企业etang亿唐网,其管理团队非常豪华堪称“梦幻团队”,由5个哈佛ba和两个芝加哥大学ba组成。与之前倡导的“数字化生存”恰恰相反的是,亿唐网的口号则是“网络帮助生活”。他们烧钱很是厉害,却也抢了不少的视线和风头。
cityguide立项,还有两个原因,一是新浪在上海和广州都成立了分公司,而很多广告主的投放则是希望投放给本地用户,目前看很多广告主都是快消类的,他们希望自己的预算能够优先投放给本地用户浏览到,这样的投放会比较精准一些。
另外一个原因就比较怪异了,居然是需要打破地方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垄断。尤其是上海,当时上海市的所有上网服务只有一家isp就是上海热线,而上海热线却屏蔽了新兰网的访问,也就意味着上海的网民无法看到新兰网的内容。而偏偏上海那边的广告主比较多,公司急需要把这些广告主的预算拿进来,所以几经沟通,最终公司与上海热线那边达成一致,在上海那边单独建设新兰网上海分站,接入到上海热线内,为上海网民提供一个定制化的地方互联网门户。
老奇分管的各项事务比较多,就给徐亦达分配了一个cityguide的制作人职位。具体为何叫制作人,老奇解释说制作人英文叫producer,其实就是整个项目的直接领导,相当于拿了公司的预算,推进整个项目从策划开始,到产品、设计、制作、运营、商业化等,都要负责。需要组织和协调各方投入资源来,确保产品在规定进度内上线并有效运营,最终完成相应的访问量指标和商业收入指标。
领了任务来,徐亦达先去找公司cto严总去要开发的人力。严总之前就是从四同公司过来的,他在计算机开发领域是卓越的人才,是四同和四同利方的双料总工程师,曾经拿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见到徐亦达来要人,他狡黠地眨了眨眼睛,把自己的助理刘谦喊了过来。刘谦跟亦达岁数差不多,却沉稳得多。严总问道:“谦,徐亦达这边要开始做cityguide了,这是公司今年的重点项目,你看一下咱们开发队伍里,一定调配几个最优秀的给到他。”
刘谦琢磨了一下,他问亦达:“你有什么具体需求吗?”
亦达想了一下:“这样,这个项目如果从零开始,难度比较大。你看看,能否从主站的s发布系统里帮我复制一份出来,我在频道那边见过,目前那套主站用的系统还是很全面的。至于其他方面,因为需要进上海热线机房,估计届时需要具体的开发人员去外地出差,在现场封闭开发一段时间,所以最好找男生。”
严总摇了摇头:“这样,你要主站的s发布系统,我觉得不妥当。把主站s放在上海热线的机房里,我还真不放心,还不如直接给你们单独开发一套了。这样吧,我们还是先给你找个得力的产品经理,把具体需求和原型做出来。然后大家讨论通过后再做决定。至于人选问题,刘谦你去摸一下,看看大家手头上的项目那哪些快结束了,找几个最厉害的出来给亦达。”
徐亦达谢过两人后离开了。下午的时候刘谦找到亦达,已经有了结果,产品这里安排了严佩,开发这里是两位工程师,一个是李晓宏,一个是刘继明。
在项目正式启动之前,浪子协调了市场部和产品这边先进行了一轮市场需求调研,市场部就联络了一家第三方的市场调查公司,由他们安排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别找出20名资深网友来,每场安排10个网友聚集在一起,按照市场调查公司和项目组确认的调查议题聊上大概一个小时左右,最后由市场调查公司汇总所有数据,形成一份cityguide项目的市场调查报告。单单这个调查报告的预算就将近20万元,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这家调查公司在北京的办公室位于王府井附近,这一天上午,浪子、徐亦达、严佩以及生活频道的李睿提前赶到调查公司,稍作休息,几个人就被领入到一间狭小的房间内,这里有几把椅子,墙上却是一面硕大的透明玻璃窗,玻璃窗外就是那间用来访谈的会议室。有趣的是,这扇玻璃窗是单向透明的,在会议室里看的话,只是一面硕大镜子而已,坐在里面参与访谈的网友并不知道玻璃窗的背后还坐着一群项目团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秋宵梦觉》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