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三章 还是减等继承好(3/9)
言,周王、齐王的亲王爵可以视为已经恢复,但封地问题还没解决。而封地的不同,对亲王们日常生活以及物质享受影响很大。因此,朱棣还是可以利用一下这种情况。
“朕会派人详细调查一番,若你们确实是被诬陷的,朕自当为你们平反,并适当给予补偿。若你们确实犯了过错,朕却还是要略施薄惩的。”
朱肃、朱傅的目光稍微一触旋即跳开。对于宗室的惩罚可轻可重,斥责、削减护卫或岁禄、限制行动、圈禁所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如果被圈禁,那和被恢复王爵之前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周王朱肃更是脸色苍白。他的王爵被建文帝所废时,最初是流放到云南蒙化,品尝了“妻子异处,穴墙以通饮食,备极困辱”的可怕滋味。想起当日的窘迫,朱肃不禁打了个寒战。
然而,不管脸色多么难看,不管心里是怎么腹诽,朱肃和朱傅仍然异口同声说道:“皇上圣明。”
朱棣徐徐说道:“皇考分封诸亲王,为的是藩屏国家。不过”
所谓的调查不过是里头撒土,迷外人眼罢了。但调查结果什么时候能出来,处理决定究竟是什么,却是由朱棣一言决之。听到“不过”两字,周王和齐王全都心跳加速,两人眼巴巴地盯着朱棣,生怕朱棣接下来会说出什么不利于他们的话。
“诸位是皇弟,自然能够尽心尽力地屏藩帝室。而朕的儿子和诸位的儿子只是堂兄弟,血缘关系就远一些了。皇帝和继承诸位亲王爵位的后代之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其血缘关系会越来越淡薄。那时,诸位的后代还能象皇考设想的那样,尽心尽力地屏藩帝室吗?”
周王和齐王立即信誓旦旦地为后代担保,一个劲地赌咒发誓,希望能够打消朱棣的顾虑。
朱棣似笑非笑地看着朱肃和朱傅,知道他们并没有明白自己的心思。其实,朱棣说这些话是为了将皇室贵族的世袭罔替改为减等继承作铺垫。
明朝体制的弊病很多,皇室供养制度便是其中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在大封皇子的同时,也采取措施提防藩王割据而威胁中央集权,所以虽然诸王分封各地,拥有王爵的称号,但是在藩府之外,没有封地和臣民,不得干预地方事务,即所谓“惟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锡土”。永乐大帝通过靖难手段登上大宝后,为了防止弟弟们以自己为榜样,不仅逐步剥夺亲王的军事指挥权,还找借口减少亲王们的护卫,并进一步限制藩王在王府之外的行动。
由于有优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又不能参政带兵,在整日无所事事的情况下,明朝的皇子王孙们往往广娶妃嫔妻妾,繁育出众多的龙子龙孙。整个明朝时期,皇族宗室人口的再生产,表现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其中,晋王朱杢的庶四子庆成王朱济炫的嫡孙朱钟镒的表现颇为不凡。朱钟镒本人有妃妾24人,共生44个儿子,加上女儿多达100多人,接下来,孙子163个,再接下来,曾孙更是多达510个!据《皇明盛事》记载,还有一位庆成王生的儿子更多达100人,除长子世袭封王外,其余99人都封镇国将军。每次家族聚会,同父兄弟之间竟不能尽识。如此高的出生率,使得明朝宗室的人口成几何级数不断增加、膨胀。
据史籍记载,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明宗室人口才58人。年左右增加1倍,达到127人。而在嘉靖八年(1529年),玉牒中所载的宗室人口达8203人,100年间增加6倍。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增加约15倍,达17661人。仅过16年隆庆三年(1569年)见存的亲王、郡王、将军、中尉以及未名未封者,共计二万八千四百九十一人,这还不包括皇族中的女性公主、郡主、县主等等。再过26年,到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见载于玉牒的宗室人口,就达到157000余人。至半个世纪后明亡的时候,宗室人口至少已经超过20万人,这时,明政府全年的收入已经不足以支付宗室岁禄
当初朱元璋把皇子王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其本意是让皇子王孙们共同“夹辅皇室”。他绝对想不到,这个宗室政策最终反而会变成导致朱明王朝衰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预防这一弊病,朱棣自然要趁早将宗室爵位继承制度改一改。
可是等了半晌,周王和齐王却仍旧只是一个劲地赌咒发誓亲王的后代们绝对会尽心尽力地屏藩帝室,根本没说到朱棣的心里去。
朱棣面上笑而不语,却恨不得一记窝心脚踹过去:周王和齐王看起来并不愚蠢的样子,怎么这么没机灵劲?
眼看朱棣脸上虽然一直挂着笑容,可是眼神却越来越不耐,户部尚书郁新突然灵机一动。暗自琢磨了一会儿,确信自己明白了皇上的想法后,郁新奏道:“皇上,太祖皇帝分封诸子为亲王以便屏藩帝室,其初衷是为了让作为至亲的亲王护卫皇室。然而将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永乐大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