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章 西南政策(上)(2/3)
人,非陈氏亲属,而敢肆其巧伪,以惑圣听,劳师旅,死有余责,今幸而杀之,以谢天子,吾王即当上表待罪,天兵远临,小国贫乏,不足以久淹从者。武4墈书 蕞鑫蟑踕埂芯筷”
接着,安南伏兵并不与明军交战,只是突入队中,将陈天平虏走,黄中等人出于意外,又迫于形势,无力抵抗,只好眼看着陈天平被杀。
陈天平被杀事件的十五天后,明成祖得知此事,这位马背上得天下的皇帝顿时大怒若狂。7月1日,明成祖在奉享太庙后,返回奉天殿。他思虑再三,终于定下了出兵安南的决心。
明军出师一年,先擒获胡一元及其子胡澄,随后又擒胡汉苍和伪太子胡芮,全部槛送京师。至此,得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八十、户三百十二万,改安南为交趾布政使司。
历史上,安南事件的前期还算顺利。尽管明成祖的自尊曾经受过一点小小的伤害,但“得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八十、户三百十二万”也足以对他受损的自尊进行补偿了。
问题出在后面。
别看安南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属地,但自五代吴权以后,安南已独立成国。其实这也不是很要紧,毕竟云南也曾脱离中原独立成国,后来还不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可惜明成祖将安南改为交趾后,派遣到当地的官员多为昏庸贪婪之辈,结果导致安南各阶层人民均群起反抗,安南自此进入多事之秋。
朱棣不是极端民族主义者,但是对于收复安南却有着理直气壮的感觉,毕竟安南自汉唐就是中国的属地。
不过,占领安南容易(毕竟明朝与安南之间的军事实力差距太大),但是将安南完全融合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若是政策不妥,惹得安南各地起义此起彼伏,那样明朝在安南仍旧站不住脚,终究会落得元朝占领了中原却最终被赶走一样的下场。
按原来的历史,正式出兵安南还有三年多的时间即便稍稍改变一下历史,保住陈天平的性命,以便能够借用陈天平的名义收复安南,那至少也要等陈天平出现才行。也就是说,必须等到1404年下半年。之前出兵的话,那就师出无名了。
安南的事暂时可以缓一缓,现在需要考虑的是西南诸省的事情。历史上出兵安南,好象因为征收赋税曾导致西南少数民族发生了小规模的叛乱。一方面,朱棣打算尽量避免那场叛乱,另一方面,朱棣还准备借助一下少数民族的力量。明朝的军事力量比安南强大不假,但是汉人军队不如西南那些少数民族适应安南的地理环境。将来在安南作战,如果有少数民族土兵的协同作战显然更好一些。
默默思谋了一会儿,朱棣缓缓说道:“太祖皇帝在《祖训录》里制定的民族政策核心是威德兼施,由此又引申出‘克诘戎兵’、‘怀之以恩’、‘以夷制夷’以及‘因俗而治’这四条具体安边措施。‘克诘戎兵’是指以强大的武力来达到威摄和剿灭的目的;‘怀之以恩’是指‘抚’;‘以夷制夷’这一措施是指,由于当地少数民族更熟悉适应当地环境,给予忠于我大明的土司更多建立武勋的机会;“因俗而治”这一条是针对已经接受了明朝统治的少数民族而言,也是怀柔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朕承天命,主宰生民,唯体天心以为治,海内海外,一视同仁。夫天下一统,华夷一家,何有彼此之间?因此,朕颁布爵位法时特意规定除了有禄贵族之外,还设立了有邑贵族的爵位体系。之前,朕为前往吕宋建国的广泽王朱允熥、怀恩王朱允熞、敷惠王朱允熙专门写过一本《海外建国需知》,里面谈到有邑贵族的爵位体系问题。海外贵族所拥有的最小采邑单位为庄园,而西南等地少数民族则以山寨为主。因此朕规定:有邑贵族爵位体系以海外爵位体系为蓝本,依其规范类推。其区别在于海外最基本的采邑单位为庄园,西南少数民族聚集地为山寨,北方游牧民族则为牧场。”
听完朱棣的旨意,朝堂上“圣上英明”之类的褒誉之词赞口不绝。
这时,文渊阁学士胡俨站了出来。
“皇上,有禄贵族之所以能够获得爵位,或者是流血流汗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或者是殚精竭虑虑苦耗心血地办差获得的。而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土司首领未立寸功就能够获得高官厚爵,微臣担心此举会令文武大臣们寒心愤懑。”
听完胡俨的话,朱棣不由一怔。这时,礼部尚书李至刚站了出来。
“学士的手伸得太长了吧?此乃礼部之事,与学士何干?”
胡俨大声抗辩。“大臣不言,小臣岂得亦不言!皇上,李尚书忝居高位尸居素餐,又逢君面谀,乃是一个佞臣!”
从某种意义上讲,李至刚确实可以算作是佞臣。但是若说他忝居高位尸居素餐则有些过分了。李至刚还是有能力的,他的毛病在于凡事都喜欢考虑朱棣的想法。凡是可能惹得朱棣不高兴的事,李至刚从来都是不会说也不会做的。这样的大臣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永乐大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