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永乐大帝 > 第六章 三道策论(中)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六章 三道策论(中)(1/2)

目录
好书推荐:

朱棣本意是但求一败,因此虽然输了,却也很高兴地兑现了承诺。,x/l.l¨w.x^.+c~o+www.

“说来其实也很简单,只需设置一个能够制止太监为祸的制度便可以了。”

景秀听了却大失所望。

“制止?如兄台所言,若是后世出了位怠政的皇帝,批红权完全归秉笔太监,那时根本就拿权宦没任何办法。毕竟皇帝若是怠政,那么状告权宦便只能通过奏折,而那时奏折又由权宦把持,只要不将状告自己的奏折交给皇帝,权宦便可安然无忧。退一步说,即便皇帝听说了权宦违法之事,但并不相信,又或者是并不理会,那又能怎么办?”

“太祖皇帝在宫门立了一面三尺高的铁碑,铸有太祖皇帝亲笔所写的八个大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但干政后如何处理却未曾说明。”

说到这里,朱棣不由叹息:后来这块铁碑竟然被身为内臣的王振给拆了,简直是匪夷所思到了极点!明英宗不知是否知道这件事,如果知道,真不知道他怎么有脸去见明太祖?

“如此一来,这座铁碑对太监的威慑力便大减。因此,你可进言当今皇上再立一碑:谨奉太祖皇帝遗训,内臣嫔妃妄行干政者,诛无赦!”

景秀忍不住打断朱棣的话。

“这只是比前一块碑更详细些,好象没什么实质变化吧?”

“我还没说完呢在两碑之间修一个死谏台,规定言官在死谏台上以性命为代价指控某宦官,则皇上应不问缘由杀此太监为其殉葬。即便皇上因为喜欢某个宦官而对之特赦,至少也要将之发配海外,三年之内该宦官若踏上大明本土,国人皆可杀之。”

朱棣将扼制权宦的成本定得那么高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齐?盛<-小&说^网?+ -e?已#发)._布??>最~/¥新?¤!章?!节÷]·宦官的社会地位低下,绝不可能被文官集团所接受,因此是用来制约文官集团最好的工具。如果将消灭权宦的成本定得太低,那么宦官便不可能起到制约文官集团的作用若性命都随时不保,宦官又怎么敢大声对文官说话?

这种以命换命的策略确实很不人道,但宦官为祸时对正直官员迫害极为残酷,在那种情况下若是能够一命换一命,那些深受权宦迫害的正直官员恐怕做梦都会笑醒。东厂是直接受皇帝指挥的特务机关,普天之下,除了皇帝一人而外,任何人都处在它的侦察之中。由于掌权太监又往往兼任东厂提督之职,因此很方便从上消灭政敌。许多正直官员即便不顾性命想告倒权宦,其结果却总是不尽人意。若是死谏台正常发挥作用,那么权宦自然不敢做得太过分从东林党与阉党的惨烈斗争可以看出,明朝并不缺乏不畏生死的正直官员。

而之所以要留下特赦这条退路,一方面是从人情世故考虑。比如王振把持朝政时若有言官死谏,英宗舍得杀死被他尊称为先生的王振为该言官殉葬吗?退一步,将王振赶出中央留待日后相见,也算是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办法。

留下特赦这条退路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郑和的缘故。明宪宗成化年间,皇上下诏命兵部查三保旧档案,兵部尚书项忠派官员查了三天都查不到,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被车驾郎中刘大夏事先藏起来。项忠追问官员,库中档案,怎么能够丢失?当时在场的刘大夏说“三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旧档案虽在,也当销毁,怎么还来追问?”。由此可见,不少保守的官员对郑和下西洋非常反感。若是出现一个偏拗狂为了让国家节省开支而以性命抵制郑和下西洋,朱棣的殖民计划就会遭受挫折。然而留下特赦这条退路后,朱棣便不必再为此担心了。若有官员死谏郑和,那么朱棣便特赦郑和反正郑和发挥自身价值的场所在海上。

景秀思索半晌,然后大赞。*卡/卡/小-说~网′ ¢无?错_内.容-

“此计甚妙。既然本朝重用宦官的趋势已不可逆转,若当真实行此策,宦官纵然获得重用,也不敢为非太甚!”

见景秀得到的好处不小,钱成也赶紧拿着他的策论凑了过来。

“这是我的策论,麻烦毕兄帮我看一看。”

朱棣也不推让,拿过钱成的策论仔细阅读。

钱成所写的策论名为《论如何解决游牧民族对中原的骚扰》,其解决的办法一共有四策,分别是“直捣巢穴”、“屠杀立威”、“以夷制夷”以及“雕剿”。

所谓“直捣巢穴”就是动用具有压倒性优势规模的军队,发动正面的进攻,军事目标则直指游牧民族抵抗势力的首领。这种军事行动为期并不长,但声势浩大,恰似夏日的急风暴雨,鼓荡着骇人的威力,极具破坏力。因为举凡首领所居之地,多为该民族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的中心,无论军事攻击是否能够达成目的,所造成的兵燹之灾都会对该地区产生极大的破坏,使之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永乐大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