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七节(6/6)
吴三桂道:“是。只不知那曹化淳与复社的关系”
“没有想象的那么对立。曹化淳在朝中的真正的对手不是复社,而是内阁的魏藻德和兵部的杨嗣昌,因为不想树敌太多,所以他对复社,一直网开一面。曹化淳这个人不是魏忠贤,他虽大权独揽,但并非完全是非不分,总还给着这些朝中清流几分面子,特别是他前一阵子力劝皇上除掉温体仁与周延儒之后,复社上下对他也很认同。但你若与复社太近,他也必然不喜,要知道历来清流与内侍总是死敌,你可不要无端树敌。”
吴三桂把洪承畴的话记在心里,拱手道:“多谢恩师指点。”马上将话题一转,道:“恩师,今日皇上对你委以重任,我终于也有机会,与恩师共事了。”
洪承畴面上的神色却并不乐观,他摇摇头道:“不是那么简单,辽东这个死穴,今日终于轮到我来点了。”
“恩师,八大总兵手下个个都是精兵强将,加起来有几十万之多,从来没有人能一举将他们全部收于旗下,皇上这么做,对恩师这一次确实是太过信任了。”
洪承畴道:“我倒没敢这么想,八大总兵中,除你一人是我的门生外,其他人都是拥兵自重的主,未必能全买我的账。再说,皇太极可不是李自成和张献忠,想和他动脑子,没那么容易,此外,为师现在最担心的还有两件事。”
吴三桂不解:“噢?恩师现在已经是辽东统帅了,还有何担心的?”
“为师担心的是陕西那边,李自成他们这些人并不是你们想象的头脑简单的草寇,他们非常狡猾,又人多势众,不能掉以轻心,依我之见,现在最应该的是调孙传庭出来坐镇陕西,他和流寇作战多年,最有经验,而且威慑力也最强,但皇上是绝对不肯的。还有一件事让我担心,就是那个姓陈的书生,他今日的速胜言论,荒诞不经,但皇上似乎对此还支持。为师担心,此人不久就会执掌兵部大权,到时为师一个不慎,就是袁督师的下场。”
吴三桂不以为然地说道:“怎么会啊?皇上对恩师和对袁督师的看法,可是不一样的。”
洪承畴摇摇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皇上最早对袁督师,也是言听计从的。不说这些了,事在人为,咱们尽力吧。三桂,今日你一跃成为宁远总兵,也是可喜可贺的事,不知你现在又有什么想法来相助为师?”
吴三桂的脑海中电掣风驰,突然间想起了父亲昨晚的话:
“洪督师虽然有经世安邦之才,但他和袁督师、孙大人他们一样,只是一个文官,手头是没有真正忠于他的军队的。你和他们不同,你是行伍出身,从小就在军营长大,咱们土生土长,军队就是赖以生存的法宝,也是咱吴家在朝中不倒的筹码。洪督师是你恩师,他过去后,除了你以外我想他也倚仗不了别人。这是一个多好的机会!我们正好要借此机会发展自己的实力。”
吴三桂更不犹豫,直截了当地说:“辽东军队的作战能力远逊于清军,我想借一段时间,多招兵马,勤于练兵,以备决战之用。”
洪承畴道:“你的想法和我一样,老实说,皇上将八大总兵交于我的手里,这个决定乍一听来,十分令人鼓舞,不过,我细想一下,其实八大总兵中可用来作战的精锐部队,不过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蓟州总兵白广恩三人罢了,你我现在就去山海关,招兵买马,屯兵练习。还记得为师送你的《练兵实录》吧,那就是一本练兵的书,这次为师要嘱托你在山海关给为师练一支真正能够作战的军队,为师要给这支军队起个名字,叫洪军。”说到这里,豪气顿起,将手一挥道,“为师当年跟随杨鹤巡抚时,曾以三百人破流寇四千人,从此创下了极大的名声,十几年来,为师的军队在陕西令流寇望风而逃,就被叫做洪军。这次为师要在山海关再建一支洪军,相信也不会比袁家军更差。”
吴三桂连连点头。洪承畴又说道:“只是,这次如果忙于练兵,就不能顺道去高阳了。”
吴三桂不解地道:“我们去高阳做什么?”
洪承畴道:“高阳是孙承宗大人的家啊。孙大人自离职后一直在家里赋闲,但听说他人老心不老,组织了一帮乡民成立了民团,准备有一天再上战场,为国效力呢。我本来想这次取道去看看他,但是现在改变主意了,咱师徒二人马上就去山海关。练一支能征善战的洪军之后,再给孙大人报喜。”
老谋深算的洪承畴陷入了对未来充满幻想的美好憧憬里,当然,此时的他万万也不会想到,吴三桂确实将会帮他练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只不过,这支军队不是他的“洪军”,而是吴氏父子的“吴军”。!~!
不想错过《谁主沉浮》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