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谁主沉浮 > 第五十二节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十二节(3/3)

目录
好书推荐:

还有三千五百万两左右,崇祯密令,按住不动,掌管好内廷钥匙,然后开始向百官募捐助银。明朝历史上最后一次募捐活动开始揭开序幕,规定以三万两为上等,最少不得低于二百两。各省官员钱数还不一样,省级以上官员浙江人六千两,陕西人五千两,山东人两千两,依次递减。但是这个活动响应的人寥寥,仅魏藻德捐出五百两,其他的人更少。内阁首辅陈演勉强捐出二百两。

崇祯进行最后一次人事调整,撤去陈演内阁首辅之职,由魏藻德顶上。但是也无济于事。崇祯又对准内廷,周皇后之父周奎、田贵妃之父田弘遇首当其冲,在贴身太监王承恩劝说下,各自捐出一万两,崇祯不干,周奎求助于周皇后,周皇后又从宫中挤出五千两。田弘遇又捐出了五千两。曹化淳、王之心、王承恩等大太监为做表率作用,各自捐出五万两。

一个月的时间,百官、勋戚、太监合捐出近二十万两银子,离吴襄所要的一百万两还差之甚多。但崇祯仍不让动内廷的财物。而李自成的大顺军是不等人的,在宁武关,大顺军遇到了最后一个强敌周遇吉,周遇吉不敌,向京里请求救援。崇祯却并不尽信,在捐银一月没有结果的情况下,他对群臣已经极端不信任和厌恶,于是,在曹化淳的劝说下,开始派太监监军。高起潜、杜勋、杨茂林、王梦弼等大太监全部派往各重镇监军,只留下曹化淳、王承恩、王之心三个大太监留在京师。这些太监久居于深宫,既没有任何军事经验也没有对形势的了解,他们派往各镇,凌驾于各军事统帅之上。兵部尚书张缙彦提出意见,认为用太监监军颇伤大将士气,且分权而治,不利于军队集中指挥,崇祯不听。

太监监军之后与各镇总兵在管理、用权上多有矛盾,最后导致激化。唐通受封为定西伯后,即率八千兵马回师勤王,作为第一路勤王的总兵官,他遇上的迎接的人却是太监杜之秩,和区区四十两赏银,这点钱根本不够士兵一顿饭费,而杜之秩又处处为难,唐通忍无可忍,提出要去居庸关抗敌。而另一名勤王军队刘泽清闻知此事后,干脆就按兵不动了,任凭崇祯如何下令,也不再前行。左良玉等人也纷纷效仿,各路勤王军队,处于停滞状态。

三月八日,大顺军攻入宣府,巡抚朱之冯准备顽抗到底,但没想到却被士兵阻止,无人尊令,朱之冯气得自己亲自点燃大炮,但胳膊被众人拉住,动弹不得,朱之冯一气之下拔刀自刎。监军太监杜勋见势不妙,再坚持下去恐怕自己也好不了多少,于是开门带头投降。各地守军本无斗志,监军太监听说杜勋投降后不但未被杀还随军前往,都动了心思,明朝军心涣散,已无收拾的余地。

三月十五日,李自成军队抵达居庸关,与唐通遭遇。只象征性地打了一仗后,唐通即刻投降,成为松锦战线八大总兵中第一个投降之人。

唐通的投降迅速引起连锁反应。李自成大军所到之处,各镇守兵一击即溃,纷纷投降。李自成一直痛恨这些官兵,以前所至之处,往往以屠城方式泄愤,但这一年来他听从李岩建议,对投降者不杀不辱,仍官复原职,谁的兵还由谁带,前提是得和俺老李一起上战场,于是一路滚雪球般,队伍越来越壮大了。

三月十六日,李自成军队进入昌平,此地距北京城不过数百里之遥,昌平总兵李守荣自杀,李自成攻下昌平,连毁十二座皇陵,再从沙河挺进,当天晚上,火光冲天,杀声阵阵,北京城内已经听得见了。

崇祯每日召见大臣商议对策。但以内阁首辅魏藻德为首,群臣竟然以沉默对待。事实上,北京城内也不太平,李岩与了空兴风作浪,在北京发动几起民变,意在扰乱京城阵脚。各种宣传语录不断贴出,令人心大乱。李岩命人将唐通等人投降后未被杀辱反被重用之事在京城里大肆宣扬,群臣开始动了心思,寻思着自己就算投降,不过改朝换代而已,或可保命,但若负隅顽抗,那才真是死路一条。于是在崇祯追问下,都不说话,以保其身。崇祯大怒,大骂兵部尚书张缙彦“负国无状”,并当即将他撤职,张缙彦不悲反喜,跪地谢恩而去。

崇祯夙夜兴叹,有时悲从中来,忍不住放声大哭,脾气也日渐暴躁,有些微小错,就把人往死里治,到得最后,周皇后也不敢多接近他。

崇祯想不出更好的法子,李自成的军队却势如破竹,迅速攻下昌平。崇祯发出八百里急递,命吴三桂火速弃城,回师勤王。三月十八日,吴三桂率宁远几十万军马弃城直奔山海关。这一举动也引起了辽东方面大清政权的注意。!~!

不想错过《谁主沉浮》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