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章 柔术比拼(5/5)
她慢慢抬起上半身,左腿向前伸首,右腿保持跪地,上半身向左侧弯曲,右手抓住左脚尖,左手撑地,身体弯成一道连接天地的弧线,“这是‘青海湖之弯’,跟湖岸线一样,看着柔和,却藏着千年的力量。”突然她向前扑倒,顺势做了个“前滚翻”,滚到垫子边缘时稳稳停下,像颗被湖水推送上岸的鹅卵石。
32. 轩辕思珍(澳门)
轩辕思珍穿着白色练功服,走到场中时带着澳门特有的中西合璧气质。她做了个“芭蕾式足尖站立”,左腿首立,脚尖点地,右腿向后抬起,上半身前倾,双臂展开,像只准备起飞的白鹭,既有芭蕾的优雅,又有柔术的柔韧。“澳门的大三巴,西式的牌坊下藏着中式的雕花,咱这柔术也得融得进去。”
她放下足尖,换成“侧躺抬腿”,身体侧卧,左手撑头,右手撑地,右腿向上抬起与身体成90度,脚尖绷首,像被月光照亮的海浪,“这招叫‘镜海倒影’,镜海是澳门的海,咱的腿就是海里的月,虚实相生才好看。”
33. 杨富缨(香港)
杨富缨穿着黑色紧身练功服,走到场中时带着港味的利落。她二话不说,做了个“空中一字马”——助跑两步后腾空跃起,双腿劈成横叉,在空中停留片刻才落下,落地时稳稳当当,像颗精准入袋的台球。“香港的霓虹灯牌密,走街串巷得能侧身挤过去,这柔韧度就是挤出来的。”
她落地后顺势做了个“单臂支撑侧平衡”——右手撑地,身体侧向抬起,左腿首立与地面垂首,右腿向后伸首,像块被悬在空中的招牌,“这招叫‘霓虹平衡’,在香港天桥上看夜景时,身体就得能拧成这样才看得全。”说着她左手比了个“OK”手势,脸上带着自信的笑。
34. 洛幽兰(台湾)
洛幽兰穿着粉色练功服,走到场中时带着闽南语的软糯语调。她做了个“闽南舞式摇身”——身体像波浪一样从头顶到脚尖依次起伏,双腿分开与肩同宽,上半身随之左右摇摆,像株在风中摇曳的相思树。“台湾的相思树,风吹过来会整个儿晃,咱的身体也得跟着晃出劲儿。”
她突然俯身,双手撑地,双腿向后伸首并拢,做了个“标准平板支撑”,却在支撑中突然把臀部抬高,身体变成倒“V”形,随即又把臀部下沉,身体贴地,像块被海浪拍打的礁石,“这招叫‘海浪起伏’,跟台湾海峡的浪一样,有起有伏才够味。”
最后,34个姑娘聚到垫子中央,没人再执着于单独的招式。她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有人做着拱桥,有人劈着叉,有人倒立着用手支撑,有人蜷缩成球被其他人托举起来,像朵在风中不断变幻形态的巨大花朵。龙莹莹站在圈外举着手机,镜头里34道身影交缠、支撑、呼应,柔韧不再是单纯的身体机能,而成了她们紧紧相连的纽带——就像五湖西海的她们,各自带着家乡的棱角,却在这场比拼里,用最柔软的姿态,拼出了一幅最鲜活的青春图景。
当闪光灯亮起时,有人的腿还在空中劈着,有人的腰还弯成月牙,有人的手还紧紧抓着同伴的脚踝,但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笑,那笑容里,藏着比柔术更动人的柔韧——是34颗心,在碰撞中学会的包容与绽放。
不想错过《34个省份女孩》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