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章 历史转折点 第八节(2/5)
,口中说道:“久仰,久仰,失敬,失敬”自然也免不了说些“国之栋梁”、“社稷幸甚,黎民幸甚”的恭维话。/2^叭+墈·书/王′ +庚.辛!最-全-
林清华也学着众人的样,作揖回礼道:“不敢,不敢。晚辈机缘巧合之下,得到皇上看重,协助皇上平叛成功,这全靠诸位忠义之士的配合,晚辈实在是不敢贪功,诸位若是再说下去,晚辈可就无地自容了。”
众人又谦让了一番,侯方域才将他们一一介绍给林清华。
“这位是方以智兄,字密之,号曼公,桐城人,现任翰林院检讨。”
“这位是冒襄兄,字辟疆,号巢民,江苏如皋人。”
“这位是陈贞慧兄,字定生,宜兴高塍人。”
“这位是陈子龙兄,字卧子,华亭人,现任兵科给事中。”
“这位是黄淳耀兄,字蕴生,号陶庵,嘉定人。”
“这位是吴伟业兄,字骏公,号梅村,太仓城厢镇人。”
侯方域每介绍一个人,林清华的心里就惊讶一下,“怎么我来到这个时代,碰到的都是名人呢?”林清华心里暗暗寻思。这些人在后世都是赫赫有名的,他们虽然祖籍不同,爱好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复社的重要成员。复社是明朝末年继东林党之后崛起的另一股政治势力,其政治主张与东林党大同小异,都要求君主实行开明政治,实际上是削弱君权,与东林党不同的是,其成员多是在野的士子,以年青人居多。复社与东林党一野一朝,遥相呼应,同为天下清流的楷模,在东林党遭阉党清洗后,复社也势力日衰,独木难支,直到崇祯上台,清洗了魏忠贤和阉党,复社与东林党才恢复了一点儿元气。明亡以后,复社成员只有少数人投降了清朝,大多数则选择了或隐居山林,或出家为僧,更有一些忠义之士起兵反清,杀身成仁,例如陈子龙在南京陷落后,就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自杀。再如侯峒曾,他与黄淳耀率领嘉定民众起义抗清,坚守十余日,城破后与二子投水而死,壮烈殉国。
林清华一边感叹着造物弄人,一边向诸位士子表达着景仰之情,直到说得众人不好意思时,方在侯方域的提醒下闭嘴,并找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下。
待众人全部坐下后,侯方域再次开口说道:“今日我们请侯爷前来,一则是为侯爷接风,顺便向侯爷表达我们的景仰之情,二则是想与侯爷切磋一下治国方略,还望侯爷不吝赐教。”
林清华答道:“赐教不敢,不过大明内忧外患,说句大不敬的话,实是已到亡国边缘。”
众人听后对望了一眼,有的陷入了沉思,有的人脸上则显出不以为然的神色,侯方域带着疑惑问道:“虽然现在战乱四起,但还不至于亡国吧,想那西汉王莽乱政,也只不过乱了十几年,后来光武帝征伐四方、削平反侧,汉朝不也因此而中兴了吗?在下实不明白侯爷的‘亡国’之说,还望侯爷详述,以解在下之惑。”
林清华说道:“我所说的内忧不仅指各地饥民蜂起,打家劫舍,还有各地将领不听号令,不思为国守国门,只一心互相争斗,所为者不过一己私利而已,已渐渐有成为军阀之势,而文臣则结党营私,党同伐异,互相倾轧;外患则是指满清入关,其不仅到处攻城略地,还广为收买汉奸,凡向其投降的明官,无不给以高官厚禄,其入主中原之心昭然若揭。除此之外,更让人忧心的,则是朝廷不顾大局,硬要查‘顺案’,把北方曾投降李自成后又南下避难的朝廷官员抓起来,开始时还是小范围的,只抓投降过的,后来则扩大到所有从北方南下的官员,这样一来,搞得人人自危,使得北方官员很多向满清投降,值此朝廷用人之机,这不是自剪羽翼吗?”
说到这儿,林清华拿起茶杯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所以我说大明已到亡国边缘。到那时,恐怕在座诸位都成亡国之人了。”说到这儿,林清华偷偷瞧了瞧众人,发现个个眉头紧锁,更有两个眼圈都红了。
众人沉默了半饷,侯方域才打破沉默,问道:“那依侯爷之见,现在可有回天之术?”
林清华答道:“以在下愚见,若想恢复国势,必须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方面是延揽人才,立即停止清查‘顺案’,稳定人心,凡从北方南下的官员,一律按品级适当安排,同时开科取士,从在野的士子中选拔人才;一方面是改革军制,建立新军,淘汰老弱,加强训练,并以火器武装,如此方能抵挡住满清南下的铁骑。若是这两方面做好了,则亡国之祸可以避免。”
侯方域听完林清华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立即站起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侯爷这一番话如当头棒喝,令侯某如梦初醒,侯爷忧国忧民之心,令侯某佩服万分,侯某代天下百姓叩谢侯爷。”说完便要向林清华跪下。
林清华赶忙扶住侯方域,说道:“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中华异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