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章 血色朝阳 第十九节(2/6)
老伴一边用麻绳穿着铜钱,一边数落着王和:“你每回都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现在你还有什么话说?那陈将军来咱家劝你跟大军一起到北边来,你就是不肯,若非是我寻死觅活的上吊逼你,你恐怕还在那南京城里喝粥呢!能在这里数钱?”
王和不耐烦的说道:“你个妇道人家懂个啥?当初是因为我小心谨慎,我不想连累全家,喝粥就喝粥吧,总比杀头强吧?我想过些日子看看再说,我跟海子说了,等他先到了北边,等安顿下来,若是好的话就给我捎信,我那时再带着全家北上。”
王和老伴说道:“我说呀,幸亏是一起来的,否则你也就别想当上这工匠头,也就别想拿双份的工钱。_j!i′n*g·w,u′x·s+w~.¨c_o,m*那海子虽说是你徒弟,可人家的手艺可真是不赖,不几天就当上副头儿了,还是那威毅侯亲自提拔的呢,和你拿一样的工钱,要是你不来的话,恐怕就是他当工匠头儿了,也就轮不到你了,你呀,就给他打下手吧!”
王和道:“你胡说个啥?那海子再厉害不也是我的徒弟吗?前些日子侯爷还夸我呢,说我会带徒弟,‘名师出高徒’,还要我多收几个徒弟呢!对了,那些银子你藏好了吗?”
王和老伴说道:“都藏好了,全都装到罐子里,埋在床底下了,幸亏我们住一楼,否则还真不好藏呢!”
两人正说着,忽然听到门“嘭嘭嘭”的响了几声。王和赶紧叫老伴把钱收起来,然后低声问道:“这么晚了,谁呀?”
门外回答:“是我,方世玉。王老头,快开门,有事找你!”
王和将门打开,见是方世玉,便笑着说:“原来是方爷呀,是为了银镜的事吧?你前几天才派人来找我做,这才几天呐?还没做好呢,恐怕还得等几天。”
方世玉东望望,西看看,将右手食指伸到嘴唇边,“嘘”了一声,说道:“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千万不可泄露,更不能让洪大哥和侯爷知道,切记,切记!”说完神色一变,说道:“我找你不是为了私事,而是公事,侯爷请你去一趟,有事询问。”
王和跟着方世玉来到议事厅,林清华让他坐下,然后问道:“我走之前交代你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王和道:“侯爷吩咐的事小人哪能大意,已按照侯爷吩咐,把工匠们分成两班,一班继续制造燧发枪,一班改为制造火绳枪,现在已制出了五千支火绳枪了,若非因为熟铁不足,只怕还能提高一倍的产量。只是小人不明白,为何侯爷制出了燧发枪后,又要转过头去制造火绳枪呢?”现在王和已了解了林清华的脾气,因此说话的胆子也渐渐大了些。
林清华笑道:“燧发枪为军中所用,火绳枪为民间所用,当然要有所分别。”
王和有些震惊,说道:“侯爷的意思是允许百姓持有火器?”
林清华点点头,说道:“正是此意。”
王和挠了挠自己的耳朵,他已经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因为大明律明文规定,禁止民间持有火器,违者严惩。他说道:“依侯爷的意思,那小人从今往后,也能拥有一支火器了?”
林清华道:“准确的说是前装火绳枪,其他的火器还是不准持有的。”
对于明朝火器的有关规定,林清华心里也十分清楚,但他并不想遵守,因为他觉得,若想恢复汉民族的尚武精神,则必须先恢复汉民族佩带武器的传统,因为在最强盛的汉代和唐代,不论是士大夫还是草民,不论是游侠还是贩夫走卒,都有随身配剑的传统,所以他们的骨子里才有尚武精神,汉代与唐代才会成为世界的中心。既然人类社会已进入了火器时代,那么,人们手中的武器也就应该更新换代,而且前装火绳枪装填麻烦,射速很低,一分钟能打出两发子弹就很不错了,射程又近,准确度又不高,在近战中还不如刀好使,应该对治安不会带来太大的麻烦。况且,一支用火器武装起来的民兵部队,将成为正规军最有力的帮手,用来对付骑在马上的游牧民族再好不过。
送走了一脸茫然和震惊的王和,议事厅中就只剩下了林清华一个人,他趴在桌子上思考着军事部署,但又困又累的他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在梦中他梦见自己建立的“联席会”造反了,那里的代表不仅把他关了起来,而且把萍儿和芳儿也抓了起来,还在她们身上挂满了破鞋,拉着她们去游街,最后还把他押到了刑场上,在他脖子上套上了绳子,那个跟刀客有过密切来往的商人代表恶狠狠的把绞刑架的木棒一推,他脚下的活门猛的打开,然后林清华就醒了。
林清华摸着自己头上的汗,自言自语道:“我的天呐!都快赶上法国大革命了!真是乱呐!”随后他回想起自己所做的一切,民主现在真的可行吗?以现在人们的素质可以享受民主吗?靠民主能战胜满清吗?自己能保证这些不偏离正常的轨道吗?能避免法国大革命那样的大破坏吗?这些念头萦绕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中华异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